【專欄】原子彈非日本投降主因卻帶來大災難─核戰幽靈蠢動下的省思

死於輻射中毒的佐佐木禎子,雙手將一隻鋼絲做的紙鶴托過頭頂。佐佐木禎子死前曾決心要折出一千隻紙鶴(千羽鶴),她的願望是希望世界不再有核武器。圖/japan-guide.com
死於輻射中毒的佐佐木禎子,雙手將一隻鋼絲做的紙鶴托過頭頂。佐佐木禎子死前曾決心要折出一千隻紙鶴(千羽鶴),她的願望是希望世界不再有核武器。圖/japan-guide.com

投原子彈跟戰爭結束毫無關係(The atomic bomb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end of the war at all.)美國空軍少將李梅(Major General Curtis LeMay)
 
1945年8月6日,這一天美國出動 B-29轟炸機早上8點多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爆炸時,產生攝氏5400度高溫,天空升起了蕈狀雲,這兩座城市頓時化為廢墟,滿目瘡痍,造成15 萬日本平民瞬間死亡,因輻射線感染陸續喪生的至少25萬人,震驚了世界,人類首次目睹原子彈毀滅性的威力。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震驚世界,讓世人見識到,原子彈毀滅性的威力。(圖:維基百科)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震驚世界,讓世人見識到,原子彈毀滅性的威力。(圖:維基百科)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震驚世界,讓世人見識到,原子彈毀滅性的威力。(圖:維基百科)

官方版歷史教科書將這兩顆原子彈定調為促成日本投降的關鍵因素。時隔78年,大多數人對此說法,仍深信不疑。然而,美國的高級將領卻否定這種說法,那只不過是民眾誤信的神話,不是歷史真相。
 
現在,讓我們看看美國的高級將領是怎麼說的?
 
聯軍統帥艾森豪:當得知原子彈將依計劃執行,他對戰爭部長史汀生(Henry Stimson)表示極為不安,「首先,我相信日本已敗,投原子彈完全是沒有必要的(completely unnecessary)。再者,因為我認為我國應避免使用一種震驚世界輿論的武器,而這個手段對拯救美國人的性命已不再具有強制性。我一直相信,投彈前,日本時時刻刻都在尋求以最不失面子的方式來投降。」
 
海軍上將暨總統首席軍事顧問李海(William Leahy):戰後在日記上寫道「使用這種野蠻的武器對付日本,並無實質的幫助,日本已敗,因為日本的海路已遭到封鎖,使用傳統彈藥轟炸也取得成效。」,他又說「第一個使用原子彈,我們的道德水準跟中世紀的野蠻人沒兩樣,靠消滅婦孺來贏得戰爭,勝之不武。」
 
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Chester Nimitz):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對我們的對日戰爭並無實質的幫助,日本已敗,準備投降。1945年10月5日公開表示,在蘇聯加入對日戰爭前,日本已請求投降,「純就軍事觀點而言,原子彈並沒有扮演結束戰爭決定性的角色。」
 
美國空軍將領阿諾德(Henry Arnold):在美國投下原子彈前,日本已經完全失去制空權,四面楚歌,投不投原子彈,日本都瀕臨崩潰邊緣。
 
空軍將領李梅(Curtis LeMay):事實上,投原子彈跟戰爭提前結束無關,投彈前兩週,二戰就結束了,蘇聯參戰完全是多餘的。
 
海軍副部長畢爾德(Ralph Bird ):日本人從蘇聯和瑞士管道尋求和平,依我的看法,在動用原子彈之前,美國已經贏了。
 
准將克拉爾克(Carter Clarke):身為總統身邊的軍事情報官,他曾截獲一份發給杜魯門的電報「我們不需要這樣做,也知道沒有必要…我們把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當作一項實驗。」
 
美國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William Halsey):第一顆原子彈的實驗是沒有必要的,「科學家發明這個玩意兒,只是想要看看它的威力!」
 
麥克阿瑟將軍:投彈前沒有人徵詢他的意見,他認為投原子彈並無軍事的正當性,也沒必要!「如果美國早一點同意保留天皇制度,二戰在投彈前就結束了,因為裕仁天皇早已決定投降」。
 
在投原子彈幾週前,日本人已經由第三方外交渠道進行試探,尋求結束戰爭,美國獲悉日方的意圖,7月12日美方截獲了日本外務大臣東鄉茂德 (Shigenori Togo)發給駐蘇聯大使佐藤尚武(Naotake Satō)的電報:鑒於國內外形勢緊迫,我們正秘密考慮結束戰爭。東鄉告知訴佐藤,可向俄羅斯人表明日本有意結束戰爭的態度,但要掩飾日本的意圖。

自 1945 年 7 月 12 日美國陸軍部截獲的日本外相東鄉茂德致其駐俄羅斯大使電報的摘要。
自 1945 年 7 月 12 日美國陸軍部截獲的日本外相東鄉茂德致其駐俄羅斯大使電報的摘要。

摘自 1945 年 7 月 12 日美國陸軍部截獲的日本外相東鄉茂德致其駐俄羅斯大使電報的摘要。

確保裕仁天皇是日本向盟軍投降的關鍵性條件,許多美國官員也認為保留天皇有助於日本社會在戰後轉型,然而,杜魯門政府卻繼續發出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的要求,不保證天皇免受羞辱或被廢除判處戰爭罪刑。
戰爭部長史汀生在 7 月 2 日起草了一份備忘錄,建議杜魯門,不要排除讓日本保留君主立憲,並於波茨坦會議結束時發布,這將大大增加日本投降的機會。然而,杜魯門和國務卿拜爾涅斯(James Byrnes)拒絕採納。7 月 26 日發布的《波茨坦宣言》,嚴厲宣稱,以下是我們的條款:欺騙並誤導日本人民,妄圖征服世界的的威權與勢力,必須永久剷除(The elimination "for all time of the authority and influence of those who have deceived and misled the people of Japan into embarking on world conquest)。
波蘭裔歷史學者浦洛基(Serhii Plokhy)在其著作「雅爾達,和平的代價」(Yalta: The Price of Peace ),總結他的觀察,美國「既不太了解盟友,也不太了解敵人。」以致於羅斯福在簽署雅爾達密約時,被史達林騙得團團轉。杜魯門亦然,《波茨坦宣言》發佈時,他在日記中寫道:史達林已保證8月15日一定出兵打日本。美國投下原子彈二天後,蘇聯才出兵佔領滿洲。1946年,美國做出總結報告,「即使不投原子彈,蘇聯不參戰,美軍不登陸,日本都可能在美方設定的期限,1945年11月1日以前投降。」
 
許多歷史學者均指出,1944年日本早已透過外交管道,期望有尊嚴的投降,唯一的障礙是日本希望保留天皇,無奈美國堅持要廢除天皇,拖延了戰爭,如果美國妥協,日本在1945年春就會投降,二戰提早結束,不需要動用原子彈。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造成許多小孩子無家可歸的悲劇,一名長崎的小男孩背著2歲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焚燒,這張照片是由美海軍陸戰隊攝影師Joe O’ Donnel 所拍,令人望之鼻酸。(圖:www.ssndcentralpacific.org)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造成許多小孩子無家可歸的悲劇,一名長崎的小男孩背著2歲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焚燒,這張照片是由美海軍陸戰隊攝影師Joe O’ Donnel 所拍,令人望之鼻酸。(圖:www.ssndcentralpacific.org)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造成許多小孩子無家可歸的悲劇,一名長崎的小男孩背著2歲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焚燒,這張照片是由美海軍陸戰隊攝影師Joe O’ Donnel 所拍,令人望之鼻酸。(圖:www.ssndcentralpacific.org)

麥克阿瑟曾奉勸美國高層官員,接受日本提出的條件,天皇受日本人愛戴,是日本的精神象徵,只要天皇點頭,戰爭隨即結束。如果硬要比照紐倫堡大審,吊死天皇,日本人絕對無法接受!由於美國人不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拜爾涅斯及其他美國官員,聽不進麥克阿瑟的建言。諷刺的是,日本投降後,美國官員一致同意保留天皇制度,麥克阿瑟主導的日本「和平憲法」明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從美國將領戰後的反思,美國決策高層,遲遲不答應保留天皇制度,期待史達林出兵,應是二戰未能提早結束的主因。
 
那麼,這兩顆原子彈是怎麼發明出來的?要回溯到1938年,那一年德國科學家發現鈾原子分裂,可以釋出巨大的能量,美國科學家得知此項情報,擔心希特勒可能會製造出原子彈,1939年從納粹德國流亡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斯濟拉德(Leo Szilard )與韋格諾(Eugene Wigner)找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給羅斯福總統,建議發展原子彈,但美國並沒有立即採取行動,直至1941年,羅斯福總統才核准一項計劃,名為「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祕密發展原子彈。
 
為了掩飾此極機密的計劃,羅斯福建立了一個區,叫作「曼哈頓工程區,Manhattan Engineer District」,總部設在紐約市,指派陸軍准將葛羅夫斯(Leslie Groves)負責執行,他找了猶太裔的物理學家奧本海默來設計原子彈,在奧本海默的建議下,美國在新墨西哥州成立了洛斯阿拉摩斯實驗室(Los Alamos Laboratory),網羅了許多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全力發展原子彈,一種是採用鈾元素的鈾彈,另一種則是採用鈽元素的鈽彈。直至1944年中,總共動用了上萬名科學家,僱用了 129,000人員投入此項計劃,研發費用高達20億美元,這在二戰時是相當昂貴的計劃。
 
1945年 4月 12日,羅斯福逝世,繼任的杜魯門是一個外交門外漢,完全倚賴羅斯福用的那票人,任用羅斯福最重要的顧問拜爾涅斯(James Brynes)擔任國務卿,當時歐洲戰場已進入尾聲,德國5月8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杜魯門希望儘早結束遠東戰爭,原子彈成了杜魯門手中對付日本的王牌。

千羽鶴/you tube 畫面
千羽鶴/you tube 畫面

千羽鶴/you tube 畫面

杜魯門成立了「目標委員會,Target Committee」,由葛羅夫斯及其部屬來決定要在日本哪些城市投原子彈,當時他們圈選的目標,依次是京都、廣島、小倉市、新潟市,後來又加上長崎。戰爭部長史汀生(Henry Stimson)堅決反對將原子彈投在京都,因為他年輕時去過京都,結婚時也在那裡度蜜月,如果摧毀這個古都,他覺得日本人會永遠痛恨美國。
 
1945年,美國的太平洋戰爭已經節節勝利,轟炸日本本土取得相當的戰果,3月10日轟炸東京,造成十多萬人傷亡,4月 1日登陸沖繩島,準備登陸日本本土,但是陸軍將領卻無法估算出登陸,會有多少美軍傷亡?馬歇爾將軍告訴杜魯門,美軍大概會有5 0萬人傷亡。為了減少美軍傷亡,早一點結束戰爭,杜魯門決定動用原子彈。
 
1945年7月16日,原子彈在新墨西哥沙漠試爆成功,奧本海默興奮異常,自認是毀滅世界的死神,這位後來被稱之為「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家向杜魯門建議,同一天內在日本城市投下數枚原子彈,震攝日本人,讓日本不得不投降。歷史學者庫內卡(James Kunetka)撰文透露,奧本海默獲悉原子彈在日本爆炸成功後, 鼓掌叫好,真是別人家小孩死不完,他的上司葛羅夫斯則對他表示恭賀,「我以你以及你的同仁為傲。」
 
美國投原子彈原因何在?人道主義者寇爾(Gary Kohl)醫師,根據1980年代美國公佈的機密資料,總結如下:1. 美國投入那麼多資金和人力製造出原子彈,一些科學家認為既然已經製造出來了,總要看看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投擲在一個大城市,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2. 投擲原子彈是美國為了報復日本1941年偷襲珍珠港,懲罰日本。3. 二戰還未正式結束,蘇聯已席捲整個東歐,為了嚇阻蘇聯進一步染指西歐,赤化世界的野心,遂在日本投下原子彈,警告史達林不要得寸進尺。
 
這些解釋揭開了不為人知的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杜魯門想早一點結束戰爭,而發明原子彈的科學家則冷血到想利用敵國的老百姓當實驗品,檢驗成果,這也就是為何投了兩顆的原因,因為這樣可以比較出鈾彈的威力大?還是鈽彈?
 
當初寫信給羅斯福,建議發展原子彈的愛因斯坦,悔不當初。而拜託愛因斯坦寫信的斯濟拉德,則在1945年寫了一封請願函,請求杜魯門不要使用原子彈,因為當初發展原子彈原本是要對付納粹德國,德國既然已經戰敗,就不應用來對付日本。這封請願函,在葛羅夫斯、奧本海默等人的阻擾下,始終沒傳到杜魯門手中。

被稱為「原爆之子」的佐佐木禎子成了人們祈求和平的象徵。/擷自you tube 畫面
被稱為「原爆之子」的佐佐木禎子成了人們祈求和平的象徵。/擷自you tube 畫面

被稱為「原爆之子」的佐佐木禎子成了人們祈求和平的象徵。/擷自you tube 畫面

日本有部描述原爆後輻射危害的電影《黑雨》,佐佐木禎子(Sadako Sasaki)她家離爆炸點僅1.7公里,原子彈在廣島爆炸時,天空下起黑雨,那時她才2歲,奇蹟的活下來,身體也沒什麼異樣,直到12歲時頸部開始長出硬疙瘩,醫生診斷她是受到輻射線感染,得了白血症,僅能活一年,她的一位同學褶了一隻紙鶴,帶去醫院探視,告訴她,摺了1000隻就可以受到祝福,恢復健康,於是她天天褶紙鶴,摺到644隻時,就過世了。日本人為了紀念她,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豎起她的彫像,一直到今天她的彫像總是掛滿著紙鶴,引世人警惕深省。
儘管聯合國在1970年訂定防止核子擴散條約(NPT),美蘇也曾削減核武,目前世界仍囤積了約16000核子彈頭。現在的核武器威力是長崎、廣島那兩枚原子彈的一百倍以上,如果俄烏戰爭,美俄不克制,導致核戰爆發,據估計,至少一億五千萬人會在二小時內喪生,核爆後,輻射線污染整個地球的山河大地 ,生態被破壞殆盡,人類回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