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從教育改革改善所得的差距


這次總統選舉,許多年輕人票投柯文哲,而對於這個現象有種種不同的解讀,姑且不論其中的各種看法為何,大概人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大學畢業的社會人彼此間所得的差距很大,例如中文系、歷史系畢業的畢業生與資訊工程的畢業生所可得到的薪資差距很大,而且會隨著年資越差越大。由於薪資決定於個人對事業的貢獻度,而貢獻度常常因為所受的教育而產生不同的能力。因此,如果要談差距所得的縮小,似乎不談教育改革不可。
在目前的教育當中,人們或許聽過STEAM 之教育與人材的用語,這是目前許多國家正在推動的一個方向,作者想簡單介紹一下,以供國人與蔡總統及賴總統參考。
一、 STEAM人材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確認STEAM人材具體所指的是什麼含義。
STEAM是以下五個字母的縮寫:
1. 科學(Science)、2、 技術(Technology)、3、工程學(Engineering)4 、藝術(Arts)、5、 數學(Mathematics)、
最初,STEAM是源自於強調理數能力的「STEM」而來,並不包含藝術這個項目。STEM的目的在於透過提高科技的能力,以促進可以習到《可應用於實際社會的知識和技能》。後來,隨著科技發展等因素,社會對人材資質的需求產生變化,於是就將藝術的項目導入而成為「STEAM」,而培養「STEAM」的能力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二、 STEAM中的A(藝術)指的是什麼?
那麼,「藝術」這個要素具體上來說,所指的是什麼呢?
當然,它可能指的是:人們首先會想到而與美術有關的素養。事實上,近年來在商業領域,不僅MBA(企業管理碩士)受到重視,還有畢業於藝術的專業學校或是獲得美術學碩士學位(MFA)的人材也受到重用。
但是,在STEAM中,「A(藝術)」所指的是包括被稱為「Liberal Arts」(自由學藝)領域的概念,這是更加重要的。


自由學藝源自古希臘,當時的社會是由自由人(使用人)和大量奴隸(被使用人)所構成,自由人在環境當中被要求應具備基本的教養和技能(如果直譯的話,就是自由的技藝之意)。後來,這一概念在歐洲就發展為自由七科,包括文法學、邏輯學、修辭學這三學,以及算術、幾何、天文學、音樂這四科。這三學四科是人們所必須具有的實踐性知識和學問的基礎,而這些就在歐洲的大學中被加以繼承而傳承下去。
在我們國內有一個很錯誤的想法,那就是所謂的歷史、古典、藝術等人文學科並沒有被包括在自由七科當中,但在歐美國家,Liberal Arts本來是指在學習這些科目之前的基本能力。此外,在國內,文科和理科有著明確的區分,基本上認為文科不需要有理數方面的教養,但從自由技藝的角度來看,這是很荒謬的、很錯誤的。
三、從STEM到STEAM人材
那麼,實際上是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讓STEM轉變而成為受到注目的STEAM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STEM究竟是什麼?
1.STEM教育的目的在激發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學(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這四個領域的學習,提高科學技術的能力,促進學習《可以應用於實際社會的知識和技能》。
2、在21世紀初,起初被認為是高等教育中應該被學習的專業領域,例如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等,就在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開始討論要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將它們積極引入到課程裡面。
3.這種旨在提升國民科學技術能力的STEM教育,在21世紀初就迅速在全球擴散,其中PISA這個國際學力調查的普及是使STEM擴散的一個背景因素。
由於PISA使得國與國之間的學力之比較成為可能,使得客觀掌握自己國家的教育水準成為可能,並使重新審視教育制度成為可能。STEM教育就成為國家的戰略而在全球被加以推廣,其目的是要培養創新人才,以提高國家的競爭力。
但是,由於科技發展等因素,社會對人才資質的需求也產生變化。
具體來說,目前,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IoT)、機器人等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而各個產業領域實現了「數位化」、「計算機化」、「網路化」、「自動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革新產品和服務,這正是一個時代轉變的階段,而被稱為第四次的產業革命。舉日本為例來說,日本政府在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構想了「超智慧社會(society 5.0)」,而其未來所要建構的社會是:透過「高度融合虛擬空間(網路空間)和現實空間,使《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各種課題》可以解決的以人為中心的社會」。


換句話說,人與科技(technology)的關係正在被重新思考,人們被要求要一邊活用技術,一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在這種改變當中,不僅需要有效地管理大量的數據資訊,還需要有如下的人材,亦即:《具備自由思考並對「前所未有的問題」進行創意的運用以找出解答》的人才。因此,STEAM人材就取代了STEM人材而受到關注。自從Georgette Yakman女士在2006年提出以來,STEAM人才的培養就以美國為中心而在全球逐漸擴大。
四、STEAM人材的特點
那麼,在傳統的STEM中加入了「藝術」這個項目的STEAM人材,究竟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1、人文主義者(Humanist)
首先,STEAM的人材強調「人性的重視」,亦即要追求《人性化》和《主觀價值》。
以STEM為代表的過去社會的發展主要是圍繞著科學技術,其所強調是無浪費、功能性和效率性的價值。但是,隨著社會變得物質豐富,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也變得多元化,對於有意義的價值之追求越來越增加。而且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去認識人類與機器的區別就變得很重要。
換句話說,人類不僅僅是理性判斷的經濟人,也不僅僅是處理被賦予的任務的角色而已。
在前提上,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能夠主動地對於現實世界去創造價值。人們要以自己是這樣的存在為在前提,而去追求對人類的有用性。
在商業領域中,要擁有人文主義的信念,將人類的福祉置於首位,不僅重視「做什麼(what)」和「怎麼做(how)」,還要重視「為什麼做(why)」就變得至關重要。
2、創新者(innovator)
此外,STEAM人才材具有《持續創造新價值》的特點。
首先,創新分為「持續創新」和「破壞性創新」兩種。持續創新就好像iPhone新機種的推出一般,其目的在於使現有產品和服務更好。至於破壞性創新就是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價值。
STEAM人材的特點是要成為破壞性的創新者。在問題或困難不明確的情況之下,需要去尋找新的切入點,開拓需求,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因此,需要擁有以下心態:
(1)不受限於固定模式,(2)先試試看,(3)失敗後繼續前進。
3、設計師(designer)
此外,STEAM人材要透過設計思維的運用,去設計所有的事物。
一般來說,提到設計師,人們通常會想到的是時尚或是建築等等,但這裡的設計對象不僅限於「物品」。還包括提供令人們感動的體驗,構建產官學的生態系統等等,這涵蓋了各種「事物」和「活動」。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STEAM人材使用的方法就是運用設計思維的方法。具體而言,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提出了「五個步驟」的設計思維:
(1)共感(empathize)、(2)定義(define)、(3)提出想法、理念(ideate)、(4)製作原型(prototype)、(5)測試(test)。
透過這些實踐步驟的反覆執行,可以創造出《使用邏輯分析方法很難看得見的本質價值》。
總體來說,STEAM人材不僅僅擁有STEAM的素養而已,還不斷重複去實踐「人文主義者」、「創新者」和「設計師」,而對社會創造出新價值。
五、結語
國內的學界受到國民黨的影響,一直無法脫離傳統漢人的思維。即使解嚴後,大學獲得大學自治的自由,但卻成為國民黨思維的學者把持學校的手段,當我看到台大把一學期18週改成16週時,我就破口大罵:你台大能夠跟哈佛比嗎?你在世界大學排行老幾?這種改法對學生沒有好處,而是讓老師領乾薪在家裡多休息兩個星期。其實,這個教育要改革,要形成很大的社會力量來施壓這些具有權威性格的大學教授,而教育部要可著手的就是高中以下的課程如何修改以及師資如何培養,這是很大的工程,作者無法一一,但美國的教改值得我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