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概括承受 堅忍不拔 智慧取勝 制度轉型 --- 制度轉型和變革需要透過技術創新來創造和傳播知識


陳禹成(美國華府)
先聲僅能奪人 制度才會長遠
台灣民主新紀元,民進黨打破台灣政壇執政黨中央掌權八年後便會政黨輪替慣例(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7973916)。但瑜亮情節終於浮上枱面(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2515995),更殘酷的政治現實是,針對前朝施政總檢討的「國會改革」法案,行政院提出覆議案,立法院則於6月21日就覆議案進行記名表決。表決結果出爐,兩案覆議案如外界預期皆以62票比51票的票數,通過維持原決議,等同覆議失敗(https://www.twreporter.org/a/legislature-votes-down-cabinets-request-to-review-controversial-reform-bills)。
賴清德總統出身「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兩位不同風格的第一代派系領袖,想必已經傳授「錦囊妙計」;有心人支持、由數百位學者專家獻策而成的AI內閣(Active and Innovation 齊飛; Integrated Circuit 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同步),也已經研究出下一步的策略。
「制度轉型、知識轉型過程和變革之間的影響 --- 分析推翻了過去的假設:知識轉化過程的創造與傳播是制度轉型和改變的基礎。基於概念、理論和實證文獻的後設認知分析(Metacognition)。簡言之,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記憶、感知、計算、聯想的思考。研究的結論是,制度轉型和變革需要透過技術創新來創造和傳播知識」(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2735114_Institutional_Transformation_Knowledge_of_Transformation_Processes_and_Change)。
台灣歷史即將開展新的一頁………
2024年台灣的社會運動,已經不能再像過去以政治壓力,達到民主的目的。制度變革的合情、合理、合法性,才是執政黨針對反對黨不滿前朝政治劣蹟、應該要出手的角度(【專欄】讓台灣的策略成為世界的解方:賴清德總統赢的智慧 — 補破網 針線情 新典範;https://vigormedia.tw/author/hui48/)。
慕尼黑的法學博士,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解釋,在立法院質詢的法學訓練邏輯修養,(翁曉玲的先生為前大法官陳春生,翁與前司法院長翁岳生都是嘉義縣人,且有親戚關係,因此在司法界也有號召力;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1959)可以請益翁院長弟子、哥廷根的法學博士,在台灣法學會「台灣法制100年論文集」所發表、歷史性的「兩岸關係法律定位百年來的演變 與最新發展 台灣的角度出發」(https://www.lawbank.com.tw/treatise/pk_article.aspx?AID=A000000809)。

司法院長許宗力/司法院網站

而,覆議失敗以後、即將展開的憲法訴訟,翁委員作為憲法法庭的可能代表,也許要先熟讀,論証絕對不輸給,立下美國違憲審查(Judicial Review)機制的美國首任大法官John Marshall 1803年判例Marbury v. Madison (1803),
的翁院長弟子、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大作「憲法法院作為積極立法者」:
【通說認為憲法法院在行使違憲審查權、宣告法律違憲時扮演消極立法者的角色,然而今日各國最高法院(含憲法法院)已經開始扮演更積極形塑憲政秩序的角色。從兩個角度分析憲法法院作為積極立法者此一發展:積極立法者的態樣以及積極立法者的類型。前者包括修法方向的指示、積極立法的效力、期限設定;後者則包括軟性替代立法者、補充立法者、剛性替代立法者。有許多因素將影響法院是否、以及在什麼程度內會扮演積極立法者的角色,像是司法審查的制度設計、違憲審查標的、以及比較法……。憲法法院作為積極立法者的正當性,主張當法院處於備位的角色時,司法造法仍屬合憲】(http://publication.iias.sinica.edu.tw/90617091.pdf)。
根基已堅固 不需換樑柱 明修棧道日 暗渡陳倉時

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康達表示,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沒有觸及台灣地位/X畫面

如果台灣國內(憲法法院作為積極立法者)外(聯合國2758號決議並没有觸及台灣的地位)(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06220203.aspx)的法律制度面都可以把關,再加上「你認為中國已經可以輕易拿下台灣了嗎?再想一想。」一文(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new-atlanticist/think-china-can-already-take-taiwan-easily-think-again/):
「中國戰略的特徵往往是依賴欺騙,但像許多專制政權一樣,中國共產黨經常準確地說出它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樣做。」Chinese strategy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its reliance on deception, but like so many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ten says exactly what it’s doing and why it’s doing it.
「中國觀察家應該透過這個宣傳和政治戰的鏡頭來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圍的“懲罰演習”,統稱為“聯合利劍2024A”。北京稱這些演習是對台灣總統賴清德 5 月 20 日就職演說的回應,這些演習將中國的空軍和海軍力量部署在台灣週邊地區,以便北京能夠孤立或封鎖該島。這些演習也伴隨著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製作的宣傳視頻,影片中顯示火箭彈齊射攻擊台灣目標。影片中喊出的口號表明了這些攻擊的意圖(Slogans pronounced during the video state the intention of these strikes:):「摧毀台獨支柱!打擊台獨大本營!斬斷台獨血流!」
「更進一步的說明如下:「揭露這種欺騙的本質並揭示其試圖掩蓋的中國弱點需要多管齊下。首先,政策制定者和提供他們資訊的分析師必須了解北京影響力運作的性質和深度。其次,他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在入侵情況下的相對弱點和台灣的優勢。最後,他們必須全面反駁中國壓倒性實力的說法,並讓民眾免受中國惡意影響活動的影響。」
美國幫忙台灣 自己卻作不到的 就只剩下網路安全
「就在前幾天,G7領袖發表公報,再一次強調,「台海的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及繁榮不可或缺」。這代表,強化台灣社會整體的韌性,就是提升台灣的安全;而強化台灣的安全,就是強化全世界的安全與繁榮。因此,我將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由蕭美琴副總統、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擔任副召集人」(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514)。

AMD也被駭客入侵,示意圖/擷自AMD網站

落實賴總統「讓台灣的策略成為世界的解方」,當AMD也被駭客入侵之時(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cybersecurity/amd-investigating-claims-that-company-data-was-stolen-hack-2024-06-18/),「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是否能提供台南女兒蘇姿豐「台灣是運算的中心」計劃的具體協助?(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40607026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