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獨立與文明:年輕人的典範 從政者的標竿 /《向李登輝總統致敬》首演


日本明治時期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於著作《文明論之概略》中提到:「國家的獨立是目的,而國民的文明則是達成此目的的手段。」史詩樂章《向李登輝總統致敬》世界首演之際,正值白黨之亂,內耗台灣,藍白苟合,踐踏司法,如蠻荒的政治叢林。新國家之理想,在於文明之躍昇,李先生思想、胸襟才是年輕人該追隨的典範,是台灣從政者的標竿。
 
 李前總統曾對日本大學生演說:「人除了專業之外,也需要追尋〝人應該擁有的姿勢---也就是何謂人、我是誰〞」。受日本教育之思想培育,「則天去私」追求個人精神的蟬變,哲人總統的生命型態體現日本文化精神層面的價值,人要不斷自我超越,要活得美。他用盡心力,解放黨國宰制下的台灣,終其一生為台灣尋找新生命與新契機。
 
金希文作曲《向李登輝總統致敬》世界首演
十五日晚由國家交響樂團NSO於國家音樂廳首演,史詩創作,以李總統的話語,鋪陳了四個樂章的章名:
 
   一、〈寒松屹立〉
史詩敘事從弱勢總統,外省人罵他「國奴當道,亡國之兆」,以恆常的耐力堅持改革。---激昂的快板感到在困境中的堅持。
 
   二、〈精神禪變〉
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脫古改制」,徹底去中,從內在更新,「我是不是我的我」鼓舞台灣民族精神提升與文明創造。---變化多端的旋律,層層突破,揚升的躍動感,帶來希望。
 
   三、〈台灣人的悲哀〉
台灣人連主張自己是台灣人的自由都受到威脅,又如何進一步去認識自己?失去與土地、歷史融合的自我意識,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無從建立自己的國家,致台灣人連身分認同都異常艱難。---慢板流瀉出深刻的悲哀與渴望,後半章有浪漫派的語法。
 
   四、〈光的瞬間〉
台灣民族不斷被狂風暴雨襲擊,世界混亂、國家內耗,但我們必須站起來,開創新局。新時代台灣人如飛鳥般飛啊--飛。---旋律交織著速度、混亂、撕裂、撞-擊,磅薄的激昂感中,衝撞-突破-躍升-前進,殺出一個大格局!痛快!
 
 
「哲人總統」晚年提出「新時代台灣人」的論述 
李先生為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奠下基石,晚年出版如《餘生》《新時代台灣人》等書,盼重塑台灣人的新面貌,重建台灣人的新心靈,基金會更出版一部部台灣文史藝術套書及影像。李前總統不僅是改變台灣命運的政治家,他對生命、信仰、價值、國家願景等等的論述,都展現「哲人總統」豐厚的人文素養、學識智慧。
 
典範在夙昔,分裂的國家,認同分歧是台灣人的根本課題,也是李先生一生思考的大哉問。一位務實的理想主義者,一生都在想辦法解決台灣國家社會的種種難題,晚年提出「新時代台灣人」的論述:體認透過公民意識、社區營造、土地認同,凝聚生命共同體之台灣意識,才是「新時代台灣人」奠定新國家的基石。
 
他盼以落地生根、疼惜土地的台灣本體認同,化解族群對立,即使是外省族群,也能揚棄漂流意識,體會「新時代台灣人」的精神意涵。他的生命型態,體現政治家的高度,領航台灣!他是從政者的標竿,也是青年可敬的典範。李前總統過世四週年,台灣社會,不分黨派,停止內耗!政客當放下私利,齊心為台灣!
漆黑的夜空,明月綻亮 他已放下重擔


回程見漆黑的夜空,明月綻亮,地平線之光如懸在夜空之細繩,以我的心境,拍下一張夜空之月,濃縮了四個樂章:
-漆黑之夜,沒有星光(李先生在強敵環伺的外省掛裡,是個弱勢總統)
-孤寂台灣如懸掛夜空之繩(國不成國的國家處境)
-月亮用盡已力,散放光芒 (從弱勢到強勢…)
-他已放下重擔,精神仍觀照著夜空中浮現的希望之島。(台灣要讓自己發光,長大,非懸於空中之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