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秋去冬來,春天何在─陳竹奇《長白山的月光》推薦序

《長白山的月光》,是陳竹奇《臺灣三部曲》系列小說的第二部,故事接續著第一部《北京的秋天:一個情報員之臨終回憶》,而有了峰迴路轉的發展。
前情提要

《北京的秋天:一個情報員之臨終回憶》全書,都在為故事的最終高潮進行鋪陳,即兩岸在2027年10月的一次突擊性的軍事對決。臺灣代號《2027》行動的死神無人機在美國、日本、韓國的共同掩護下,奇襲正在主持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百年閱兵大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長白山的月光》告訴我們,這一次奇襲未能斬首國家主席,但卻成功地阻止了解放軍在雙十節對中華民國總統府的導彈斬首行動計畫。國家主席事前得到情報,幸運地自北京脫身,藏身於承德熱河山莊,繼續遙控黨國。

《2027》行動能夠實施,要歸功於美國印度太平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和《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的建構,以及理想中以美國為中心居間創設的協調機制,才使臺灣得以完全鑲嵌進世界新冷戰結構,成為民主國家同盟的實質盟邦。

圖/陳竹奇提供

地緣政治交易
在小說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遭遇臺灣奇襲的劇變,果然出現裂解,但一時崩而不潰。這個表現在解放軍封鎖臺灣週邊海域的相對行動上:對岸南部戰區南海艦隊林則徐號航空母艦戰鬥群當天一早即攻陷了孤懸海上的東沙群島,控制了南海入口,隨後戰區司令王捷以颱風來襲,竟自行退兵;東部戰區東海艦隊袁崇煥號航空母艦戰鬥群也在東海海上的釣魚台列嶼附近與美日兩國航母對峙,國家主席下令不惜一戰,但袁崇煥號在四十八小時之後,以巡弋臺灣東部海域為理由逕自離開了現場。兩方都是虛應故事,虛晃一招。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反制美日對臺灣的支持,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安排韓國與朝鮮秘密進行和談,而刻意排除美國參與。陳竹奇在此表達了一個觀點,朝鮮其實無意追求朝鮮半島統一,而是希望在中俄美等大國介入而形成的均勢狀態中維持金氏王朝。這一看法在2023年12月得到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的證實,金正恩宣布南北關係不再是「同一民族」的關係,而是敵對的兩個國家以及交戰國關係,換言之,朝鮮從此不再追求統一,發展核子武器和對日本海域導彈試射的目的,則是製造緊張情勢,羈絆住美國。

圖/陳竹奇提供

中國內戰

哈爾濱密會期間,美國印太戰區副司令約翰生率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航母戰鬥群應其西點(West Point)美國軍事學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同學南部戰區司令王捷之邀,至南海永暑礁與副司令凌雲會談,在美國的支持下,南部戰區宣布脫離中央獨立運作。消息傳來,北京無心於繼續哈爾濱會議,會議中止,命東部戰區進攻南部戰區,內戰一觸即發,東部戰區按兵不動,中央則改命其所在的中部戰區和西部戰區接管南部戰區,此際南部戰區爆發政變,司令王捷遭到小三麗紅與侍衛振堂挾持,美國派遣海軍海豹三棲特種作戰部隊(United States Navy Sea, Air and Land Teams, SEAL)至海南省三亞市與南部戰區部隊演訓,以「綠蔭」行動突擊廣州市海珠區廣州塔,救出被軟禁的王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改而命令中部戰區以東風二十一型導彈密集攻擊臺灣,報復美國介入;國軍隨後則以雲峰地對地飛彈反擊上海,臺北101大樓與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與上海中心大廈皆應聲而倒。

國際政治瞬息萬變,哈爾濱會議中竟出現了出人意表的發展,這使韓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戰區中的滿洲國復國運動地下組織芳心俱樂部有了聯繫,在他們的共同策劃下,埋伏在朝鮮平壤大城山的游擊隊對朝鮮政府發動突擊,而竟然一舉奏功,金正恩出逃北京,北部戰區與韓國一北一南夾擊進軍朝鮮,美軍在黃海警戒,朝鮮全國秩序迅速受到掌握而恢復。北部戰區趁機獨立,宣告滿洲國復國。金正恩看出中國正在裂解,則又逃奔莫斯科。
中俄軸心與東亞戰禍

故事中,已常態化的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還在纏鬥,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看到東亞的變局導致美國勢力的擴張,地緣政治上對於安全疆界的渴望,乃促使他一方面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結合成更緊密的中俄軸心(China-Russia axis),另一方面則試圖恢復東北亞的舊秩序,而建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出兵東北與朝鮮。他想到位在俄朝中邊界的遠東聯邦管區濱海邊疆區哈桑區(Khasansky District)的市級鎮克拉斯基諾(Kraskino)有一支日本關東軍後裔,於是選拔當地人員在長白山區給予特別武裝訓練而組成游擊隊,秘密送進滿洲國,突擊首都長春,挾持臨時執政王紅,偽稱滿洲國為日本附庸。俄國為了突破西方國家的孤立,擴大反美陣營,亟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拉進其統一戰線,乃宣布將依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波茨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所擬定的《日本分治計劃書》佔領日本北海道;也將應金正恩之請,出兵為其復國。俄國一旦針對日韓發動攻勢,勢必與陳兵鴨綠江畔的美國直接衝突,滿洲自然難以置身事外,而將淪為戰場。普京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議在臺灣海峽發動戰爭,聲東擊西,牽制美軍,與東北亞戰事互為犄角。而歸還東北,則是俄國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配合作戰行動的酬賞。俄軍迅速進入東北,也讓出遼寧省瀋陽一帶和鴨綠江沿岸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收,事實上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引進朝鮮戰場。

滿洲國由長白山向日本沖繩發射上百顆俄製先鋒陸基型(Avangard)高超音速飛彈,俄軍趁機進駐北海道,中華人民共和國配合發動對臺灣的武力攻勢,畢竟反分裂和統一臺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屬於基本國策,具有高度的政治正當性,是重整黨國中央政治權威的特效藥。國家主席下令東部戰區佔領福建省的金門、連江兩縣,進而命袁崇煥號戰鬥群封鎖臺灣海峽。全書在此告一段落。

圖/陳竹奇提供

劇情之外

陳竹奇以第一人稱的臺灣情報員穿梭於日本、韓國、中國各地的身影,鋪排與映照出2027到2028年東亞的大動亂畫面。我認為他出入於小說情節的政治判斷,首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龐然巨構不是鐵板一塊,大難來時各自飛,各戰區軍政領袖會保全實力作為尋求割據或是逐鹿中原的政治資本,而書中各戰區政變不斷,顯示作者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黨國體制幹部是否真心忠黨愛國是充滿懷疑的;其次,美國必然是團結與整合印太民主同盟國家對抗威權軸心最重要的領導力量,也是各國各方勢力有心拉攏的對象。美國必須要有時代的大戰略,才能促成東亞與全球和平新秩序的實現;第三,不存在主體性與能動性的國際參與,臺灣充其量只是印太架構的一個環節,而不會擁有獲得國際支持的關於自身的國家安全觀點。在本書中,臺灣即被視為美國的勢力範圍而不斷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火連綿的報復攻擊。遍翻全書,我們看不到作者描述臺灣關於中國的整體戰略願景,只看到身為國家安全會議幕僚的男主角隨機性地以肉身獻祭來應對歷史的機遇。

在2024年起賴清德總統領導臺灣與習近平領導的黨國抗衡與競爭的時代裡,陳竹奇用曲折跌宕和纏綿悱惻的故事,以微言大義對臺灣和東亞的未來提出了警語。
民國113年5月16日凌晨臺北晴園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