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納坦雅胡的頑固背後:個人權力與國家利益的角力


引言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面對國內外巨大壓力下,仍然堅持拒絕與哈瑪斯(Hamas)達成停火協議,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與批評。無論是在國內的抗議活動,還是來自美國等盟友的外交壓力,納坦雅胡依然強硬回應:「沒有人比我更致力於解救人質,但也沒有人可以對我說教」。如此的說詞,無疑反映出他在處理這場危機時的強硬立場。本文將深入探討納坦雅胡在這場以巴衝突中的立場、不肯讓步的原因與後果。
納坦雅胡的戰略考量

納坦雅胡堅持以色列必須掌控位於埃及與加薩邊界的「費拉德爾菲走廊」。圖/擷自X畫面BY Raylan Givens

納坦雅胡堅持不讓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對以色列安全的深切關注。作為總理,他認為以色列必須掌控位於埃及與加薩邊界的「費拉德爾菲走廊」(Philadelphi Corridor)。這條狹長的走廊自1979年以來一直被視為非軍事區,但以色列於今年五月重新佔領了這一地區。納坦雅胡強調,這一走廊對於阻止哈瑪斯走私武器至關重要,若放棄控制權,將使以色列面臨更大的安全風險。儘管哈瑪斯明確表示,若以色列不撤出費拉德爾菲走廊,他們將不會接受停火協議,但納坦雅胡依然拒絕讓步,這顯示出他對國家安全的高度敏感與執著。

通往埃及的費拉德爾菲走廊地下通道,提供哈瑪斯走私武器的捷徑圖/Open Source Intel@Osint613

然而,這一立場並非毫無爭議。以色列國內的批評聲浪不斷,尤其是來自主要反對派領袖甘茨(Benny Gantz)及拉皮德(Yair Lapid)等人的指責。他們認為,納坦雅胡過度誇大了費拉德爾菲走廊的戰略意義,以此作為不讓步的藉口,實際上是為了維護其個人權力而非國家利益。甘茨甚至直接指出,納坦雅胡在這場衝突中的行為更多的是為了自身政治利益,而非以色列的長遠發展。
國內壓力與國際外交的雙重考驗
除了戰略考量外,納坦雅胡的強硬立場還有其內政方面的考量。自從今年十月七日的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以來,納坦雅胡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國內壓力。數十萬以色列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結束衝突並達成停火協議。然而,納坦雅胡的右翼聯合政府中存在著極端派系,他們威脅如果達成停火協議,將立即退出聯合政府,這將直接導致政府垮台。因此,納坦雅胡必須在滿足國內停火呼聲與維護政府穩定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國際社會也對以色列施加了巨大壓力。美國等盟友強烈要求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並達成停火協議,以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尤其是美國,作為以色列的最大盟友,在這場衝突中的立場至關重要。然而,納坦雅胡對於外部壓力的回應依然強硬。他在回應美國的呼籲時,直言「沒有人可以對我說教」,明確表達了其不屈從於外部壓力的態度。
納坦雅胡的個人利益與政治生涯
納坦雅胡不肯讓步的背後,還有著更深層的個人動機。作為以色列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納坦雅胡的政治生涯可謂波瀾壯闊。然而,近期的政治風暴與法律糾紛,使他的政治前途變得岌岌可危。許多分析人士認為,納坦雅胡之所以強硬拒絕停火協議,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自己政治生涯的考量。
在國內,納坦雅胡正面臨著貪腐指控的審判,這無疑削弱了他在民眾中的支持率。而隨著戰事的持續,納坦雅胡試圖以強硬手段來重新凝聚國內的右翼支持基礎,進一步鞏固其政治地位。特別是在面對甘茨和拉皮德等政敵的強烈挑戰下,納坦雅胡需要在政治舞台上展現出其無可撼動的領導地位,以此來轉移國內對其貪腐案件的關注。
同時,納坦雅胡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也受到嚴重挑戰。儘管他曾被視為以色列的堅強領袖,但如今的局勢讓他的國際聲譽陷入低谷。部分國際媒體甚至批評他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這讓納坦雅胡的政治生涯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結語
納坦雅胡的強硬立場在短期內或許能夠維持以色列國內的政治穩定,並鞏固其個人在政壇上的影響力。然而,長期來看,這種策略能否真正有效地解決以巴衝突,仍是值得懷疑的。在國際社會的壓力和國內反對派的強烈抨擊下,納坦雅胡的政治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納坦雅胡的每一個決策都將對以色列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最終,這場風暴中的以巴衝突是否能通過強硬手段得到解決,以及納坦雅胡是否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掌舵,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