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的基督教與宗教右派

一、美國的基督教與政治之關係非常密切

在美國,基督教的價值觀是與政治難分難捨地結合在一起的。在現在的美國,傳統的抗議教徒(protester)是在衰退中,但是所謂的福音派(Evangelical)則是在興盛當中,美國最著名的基督教牧師=比利.葛拉翰(Billy Graham)是給與福音派的保守派基督徒最大影響的牧師,他與美國歷代的總統都有親交,卡特、克林頓、歐巴馬乃至布希父子都曾向葛拉翰請求給予精神上的建議與鼓勵,美國國民當中有大約1/4的人口是福音派。事實上,川普在與希拉蕊競選總統時,就有表示要選任保守派的人擔任聯邦最高法院之法官,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金斯柏格過世之後,川普就提名一位保守派的法官候選人=巴瑞特,並經參議院的審查、同意通過。沒想到的是,當時國民黨的律師葉慶元就針對川普的提名說:他以前看美劇《紙牌屋》,覺得劇情已經很荒謬了,沒想到川普比編劇想像得還荒謬,而蔡正元也說川普這招會很丟人。葉慶元與蔡正元的談話所顯現出來的就是台灣政治人物對美國政治的無知。總統大選開票後,有人就認為:在美國總統大選的計票上有問題時,由於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當中,保守派已經過半,因此,聯邦最高法院可能會將選舉結果翻盤。不過,聯邦最高法院並未如此做,顯見美國法官依法審判的精神已成為美國政治體制的守護堡壘,這並不會因為保守派或自由派法官何者居多而使司法變質,而這更可顯示出:石木欽案透露出台灣的法官、檢察官的腐爛程度,已非許宗力的國民法官參審制就可糾正過來,英美的司法制度所以成功的最大的因素,就是審判功能的分立,不使法官獨大,似乎許多留德的學者好像永遠看不清楚這一點。

美國與台灣很不同的是,台灣的宗教團體除基督教長老教會積極介入政治之外,大部分的宗教團體較少以自己是具有政治思想的宗教團體來介入政治,大部分的宗教團體在國民黨具有絕對優勢的時代,其實只是被動員投票的棋子。

事實上,美國是由清教徒所建立的國家,但在其後的發展過程當中,基督徒因為近代科學的影響,而在宗教上分成基本教義派、主流派、福音派,其中基本教義派與福音派在政治上就成為宗教右派。

由於美國對台灣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國家,作者想借著《民報》專欄,在這次專欄中介紹美國的基督教發展與宗教右派的思想,相信這對我們外交政策的訂定與國民外交的推動會有所幫助。

二、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意義

所謂基督教基本教義派(Christian fundamentalism)是在基督教(抗議教徒)當中,特別僵化地去解讀聖經的內容,即使在現實的社會當中,也要如同聖經一般生活下去的人們。

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所以會被知道,是因為他們在美國的政治具有影響力,他們激烈地主張「反對同性戀」、「反對墮胎」、「反對進化論之教義」等。

由於基督教基本教義派不只是基督教的一個宗派而已,它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在理解美國的政治時,必須先了解基督教基本教義派。

美國是由許多抗議教徒(對天主教反彈的人們)從歐洲到美國所建立的國家,但是來到美國的抗議教徒並不是都一樣很團結,當時,有許多的宗派來到美國,所以在美國,基督徒本來就分成許多宗派。

三、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定位

那麼,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和其他宗派有什麼地方不同呢?它和其他宗派不同的地方是如下兩點:1、對於聖經的教義,僵硬地做解讀,重視要守住這樣的教義讀法以便去解讀聖經。2、想要在政治上實現自己的思想。

(一)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對於聖經是最保守的

要理解基本教義派,其實只要從「他們對於聖經的教義是保守到什麼程度呢?」這個觀點去思考,即會很清楚。

本來抗議教徒是在宗教革命以後產生出來的,與其去遵從天主教會所製造出來的教義,他們要以聖經為基礎去信仰他們自己的基督教義。

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即使在抗議教徒裡頭,對於「應對《聖經》忠實到什麼程度呢?」就有不同的意見。在這當中,對於聖經最忠實而且採最僵硬的思考的人就被稱為是「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人。

如果我們以對聖經解讀的態度來分的話,基本上在最左邊者是所謂的革新派、左派,他們認為應對於聖經的記載應採寬容的態度,而持這種態度者就被稱為革新派、左派。而在最右邊者是所謂的保守派、右派,他們認為對於聖經的記載應採取忠實、嚴格的態度,而持這種態度者被稱為保守派、右派。

大致上來看,基督教以對聖經的解釋態度,可以分成「主流派」、「福音派」、「基本教義派」。主流派最靠近革新左派,而基本教義派則是屬於保守右派,所謂福音派則屬於中間派。

由於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態度是對於聖經的記載採忠實的態度,因此他們對於從聖經的教義來看是很難接受的《墮胎》、《同性戀》乃至《以進化論說明人類的歷史》就激烈地加以反對。

(二)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宗教右派

在新聞報導當中,有時候,「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宗教右派」幾乎會被當做是相同來處理。但是,嚴格上來說,這兩者是具有不同意義的。所謂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是指:對於聖經具有最保守與極端之思(以及具有這種思想的宗教團體);至於宗教右派是指:具有反墮胎、反同性戀等的思想,而進行政治活動的團體、宗教家與支持者的一群人(其中基本教義派與福音派居多)。

事實上,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宗教右派之間有著複雜的歷史,我們是無法單靠上述的說明就能夠完全加以理解。

重點是: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具有怎樣的起源點,它是如何產生的,它具有怎麼樣的政治影響力呢?對此,我們要透過歷史來加以說明。


比利.葛拉翰(Billy Graham )(中)是給與福音派的保守派基督徒最大影響的牧師。圖/擷自Billy Graham網站
四、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主流派、福音派產生的歷史與發展

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宗教右派是因為「基本教義VS近代主義」之論爭而產生的,而這個論爭是在20世紀初期興起的。
因為這個論爭,抗議教徒就分裂,其中一部分就變成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宗教右派。

(一)基本教義VS近代主義之論爭

產生這個論爭的契機是如下兩件事:1、進入20世紀之後,有「高等批判」(historical criticism,higher criticism)這個研究出現,這個高等批判是在基督教世界開始的,它是使用近代科學對於聖經加以分析的研究,2、進化論進入了教育的世界。

對於想要忠實守住聖經所說的抗議教徒來說,下面所說的看法是很難被他們接受的,亦即:「聖經所寫的是錯誤的」、「《在真實的世界,神沒有介在其中的餘地》一事已被闡明」。

但是當近代科學被帶入到宗教世界的時候,無論如何,很清楚地,「神不存在」、「製造世界與生物的不是神」是被近代科學加以說明的看法。

於是,針對《近代科學侵入到基督教的世界》,美國的抗議教徒就進行論爭。

1、因為論爭而造成分裂

由於近代科學進入到基督教的世界裡頭,於是就「對於近代科學的解釋要接受到什麼程度呢?」這一點的看法不同,就使抗議教徒們產生分裂。
結果,抗議教徒就分裂成如下三個想法與派別:
(1)主流派:對於近代科學的解釋採取寬容態度的liberal 的人們,
(2)基本教義派:不承認近代科學的解釋,而固執於聖經之記載的人們,
(3)福音派:雖然不接受近代科學的解釋,但是對於極端的基本教義的思想也不想接受的人們。

透過這個論爭,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思想就很清楚地呈現出來。

2、三派的政治立場

在上述這三個派別當中,主流派具有liberal 的政治主張,有支持民主黨的傾向;而福音派與基本教義派基於其宗教右派的立場,而擁有其政治主張,他們有支持共和黨的傾向。

由以上說明可知,基本教義派與福音派的人們的主張就是宗教右派,他們是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的。

(二)主流派、福音派、基本教義派與其後的發展

分裂後的抗議教徒後來就經過如下的變遷:

1、分裂後的主流派與其後來

分裂後的主流派本來就對於聖經的解釋採取寬容的態度,而且能夠接受近代科學,有很多的政治、經濟、社會的菁英是參加主流派,他們很積極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基於以上的理由,這些既有的菁英在後來就給與政治影響。

2、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其後來

基本教義派的人們在1925年於田納西州興起「猴子審判」,他們反進化論的主張就透過這個審判而為全世界週知,並因此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他們具有千禧年王國(millennium,是指最後審判到來前的千年至福之國,亦即基督再臨前,千年至福之國會到來,而於千禧年亦即千年至福之國終結時刻到來時,基督會再臨,死人會復生,世人會受到最後審判)的思想,對於社會採取悲觀的想法。

因為這個緣故,他們在分裂以後,就弱化了他們與社會的連結,而在宗教世界的活動當中活躍著。

3、福音派與其後的發展

福音派雖然對於聖經的解釋是採取保守的態度,但並不固執於此,而是具有寬容的態度。他們活用見證的體驗、超魅力宣教師的演說、電視傳道等的方法來增加信徒的數目。舉例來說,葛拉翰很快就把當時最新的媒體,例如收音機與電視等等導入到傳教活動當中,而且以易懂的口語吸引大眾,在冷戰時代,他批判共產主義,在黑人公民權運動的時代,反對人種之差別歧視等等,對於政治問題與社會問題加以發言。不過,當其他福音派的領導人發起政治運動時,他始終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帶有特定的黨派色彩。


在分裂之後,三個流派隨著時代的變化,就各自以各自的形式與政治有著連結。

(三)liberal 與主流派的時代

1960年代,美國是liberal 的全盛期。在這個時代,產生了公民權運動,而主流派就積極地聲援公民權運動。當時南部Baptist (浸信會)聯盟是容許人種差別待遇的福音派,他們就遭到批判。在當時,主流派就與liberal 的政治運動結合在一起。

但是1960年代所興起的liberal 是與《少數人種的積極優惠待遇(affirmative action )》、《墮胎合法化》、《同性戀的解放運動》等種種的運動相連結,更且與嬉皮、free sex、激進左派的大學校園鬥爭連結一起。而且,為了充實福利制度,造成財政赤字擴大,這些都受到批判。

由於liberal 走過頭,就無法得到輿論的支持。這種對liberal 的不信就造成宗教右派的勃興。

(四)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福音派對政治的介入

從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福音派的觀點來看,傳統的宗教倫理是因為60年代的liberal而 被破壞掉的。因此在liberal 走上弱化之後,他們就開始活動想要去恢復被破壞的宗教倫理。具體來說,有如下的活動:禁止人工墮胎、禁止同性戀.同性間的結婚、聯邦政府要介入州的教育與宗教,將在學校的祈禱變成是義務、禁止在學校教導進化論、維護傳統的家庭結構與價值觀等。

他們為什麼會做這些主張呢?這是因為他們要守住聖經的教義。

1980年代以後,保守主義在政治上就抬頭,而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福音派就以宗教右派的立場積極介入政治。

(五)後來的宗教右派

宗教右派後來就成為共和黨的支持基礎,在政治上具有影響力。在雷根政權的時代,宗教右派確立,至柯林頓政權時代,由於他採取中間路線,所以他拒絕宗教右派極端的保守思想。不過,在小布希的時代,小布希被認為是最有宗教色彩的,而宗教右派也在當時具有最大的政治影響力。

順便一提的是,基督教基本教義派這種極端的思想漸漸不被接受,而衰退至被看成是福音派的一部分。

五、結論

所謂自由主義形成許多負面的效果,例如「離婚的增加」、「個人變得孤立」、「社會化成許多的片段、部分」、「倫理解體」、「人們對於政治不關心、冷漠」……等,針對許多社會問題,宗教保守主義提出許多主張要去克服,其實是值得國內參考的。此容作者以後陸續提出討論。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