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萊豬」上餐桌的風暴

甘地說,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方式,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偉大的程度。

一、前言

由於科技進步,基改食品,甚至人造肉,已經出現市場,所以,含瘦肉精肉類,其實是老問題,但是,台灣政黨攻防不同於他國,所以,小問題被兩光醫師弄錯數據,還衍生出言論自由或造假問題,喧騰社會。儘管有六成三的民意反對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但是,台灣在中國打壓之下,為了進入國際貿易體系,只好開放美國豬肉,妥協於貿易規則,於是,一場含瘦肉精的美國豬進口風暴,終於引爆。

台灣人很注重飲食,偏偏黑心食品事件經常發生,於是,對食物又愛又恨,恐懼之心頓生,當然,這些恐懼在政黨攻防之下,被無端挑起,結果無知帶來更多恐懼,而破除無知恐懼的方法,只有教育一途。

12月24日,萊豬進口案,在立法院的表決畫上句點,為了達到公平貿易標準,台灣要走進國際貿易體系,台灣必須進口美國豬。但是,矛盾的是,台灣仍然禁止台灣飼養戶使用萊克多巴胺「瘦肉精」添加物,矛盾之間給人口實,目前,除了歐盟禁止萊劑以外,全世界有130個國家,同意進口美國含瘦肉精的豬肉。

1986年,英國輸出到歐洲的牛肉,被驗出狂牛症「牛隻腦部海綿病變」,這種病會傳染給人類,因此,引起國際恐慌,歐洲也變成肉品檢驗最嚴格地方,美國使用瘦肉精的樣本,送到歐盟食品安全局,被認定實驗人體樣本太少,而遭到拒絕,所以歐盟仍然對「萊豬牛」發出禁止令。

2018年,中國和俄羅斯爆發豬瘟,豬肉短缺,只好進口美國豬,其他和美國貿易密切國家,也開放進口,這是世界大趨勢,美國並非仗勢欺人,因為美國農業普遍使用生物科技,基因玉米就是典型案例,貿易這種事情有來有往,是必然結局,除非台灣不願意和美國做生意,否則這種事情遲早要面臨。

韓國和日本最早和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為了抵抗含有瘦肉精的牛豬進口,南韓曾經發動百萬農民上街抗議,日本也是如此,但是,自由貿易的大趨勢無法抵擋,美國是農業大國,更是科技大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舉足輕重,國際貿易就是如此,台灣依賴美國貿易,人盡皆知,貿易有買有賣,你希望美國買你的產品,就不能拒絕美國賣產品給你,貿易來往,無法台灣自己全贏。

回顧2012年也是如此,2012年,含瘦肉精的牛肉終於進口,台灣拿到美國免簽證優惠,因為這一年6月,國際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剛訂出萊劑殘留量的檢出標準codex,台灣沒有藉口擋住美國牛肉進口,事實上,進口牛肉價格還是比台灣牛肉更便宜,美國豬肉也是如此。

人類是肉食主義者,卻也不是沒有選擇,「智人」在演化過程中開始和動物建立親密關係,最早的就是狗,西方人普遍不吃狗肉,但是,亞洲部分地區吃狗肉為習慣,例如中國的玉林「狗肉節」,部分廣東地區,以及東北朝鮮族,仍然維持吃狗肉文化,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回教徒不吃豬肉。

根據統計,地球上80億人口,肉食者是素食者的兩倍之多,肉食者本身有其矛盾,「我們愛貓狗,但是吃豬肉,穿牛皮鞋,這是對待動物的不平等」,儘管如此,還是很多肉食民眾對瘦肉精豬肉充滿疑慮,尤其是,政客和部分醫生,每天把毒牛、毒豬掛在嘴巴,最受傷的不是偶而只吃一次牛肉的人民,而是每天要吃「多巴胺」藥物的巴金森病人。

巴金森氏症,這種病是腦神經疾病,因為缺乏多巴胺的神經傳達物質,所以目前療法以補充多巴胺為主,病人每個月要抽一次血,以免吃過量;目前,比較先進的治療方法是腦部植入晶片。

二、甚麼是巴金森氏症?

1817年,英國醫生巴金森發表一篇論文,名為「論震顫性麻痹」,這篇論文紀錄,觀察6個病人的走路僵硬型態,做出分析結論,認為這種病人是腦神經傳達受損,很多失智病人最後也會出現這種病狀,例如阿茲海默氏症,最後也會出現巴金森氏症,尤其是走路的步態呈現緩慢,常常向前傾斜而跌倒,身體肌肉出現僵硬,視覺的範圍縮小,病人也會有憂鬱、煩躁、失眠等等情緒問題,因為這種病狀是進行式,病人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嚴重,因此,醫學界把這種疾病稱為巴金森氏症,目前,醫學界普遍使用多巴胺治療這種疾病,這個多巴胺與瘦肉精多巴胺的化學方程式,相當類似。

醫學界目前把巴金森氏症的原因,歸納出四點:第一,遺傳因素,基因遺傳比率50%;第二,多重疾病併發症,例如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第三,腦傷「農藥吸入殘留」例如除草劑殘留;第四,腦部退化。

臨床醫生發現大腦內的神經傳達和多巴胺有關,尤其是,當黑色質素分泌大於多巴胺,就會引發巴金森氏症,因此,增加腦內多巴胺是目前臨床療法,近幾年,醫學界也實驗用腦內植晶片方法,控制黑色質素的分泌,但是,成績並未顯著,在這個治療領域中,烏克蘭被稱為先進國家。

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又稱培林,或稱B-agonist促效劑,化學方程式和人體多巴胺相當類似,人體多巴胺是腦內的神經傳達物質,這種分泌物不足會造成巴金森氏病症,這種分泌物也可以由人工合成,但是,所謂藥物就是毒物,重點在於劑量,使用萊克多巴胺過多,會引發一些心悸,嘔吐,這就是所謂毒性,但是,輕微劑量在人體代謝過程中,並不至於大礙,目前臨床研究上,並未發現食用萊豬或萊牛引發的重大副作用,這也是國際批准使用的原因。

台灣的巴金森病人,以發病率千分之一來算,好發期是50歲以上,估計超過10萬名病人,服用多巴胺有毒,但是,也是藥品,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多喝水可以治病,但是,不知道控制喝太多水,也會死亡,人類希望活在無毒的社會,很抱歉,這種希望總歸無望,人類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被毒物包圍的,尤其是人類對大自然環境迫害越厲害,環境中所釋放毒物就越多,所以,我們才需要科學家,經常提醒你,不要隨意破壞環境,人類愛惜環境的知識,比起告訴你,怎麼吃,或許還更加健康。

三、最早的食品衛生法律

現在人對食品安全重視,和食品法律的發展,有很大關係,而台灣在這塊領域,確實只是末段班。

1906年,美國作家辛克來寫了一本書《屠宰場》,這本書內容是描述美國芝加哥屠宰場的黑幕,從勞工虐待寫到宰殺牛隻和豬隻的過程包裝,這本書寫出當年食品衛生環境的落伍和人性的醜陋。

20世紀初期,人類不注重食品衛生,美國充斥著這些沾滿蒼蠅蚊蟲和人體汗臭的食品加工工廠,以及汙染雙手處裡的肉品,最後這些肉品要搭船賣到海外,然後要進入人類的胃腸,因為,小說描寫得太詳細,讓人對肉品的出產過程,感到噁心和討厭,這本書飄洋過海來到英國,當時英國是美國肉品最大消費國,這本書讓英國人震驚害怕,決定抵制美國肉類進口,並且火速通過「公共衛生食品規章法」,這是全球最早規範食品的法律;美國也跟進,通過「純淨食品與藥品法」,美國的FDA就是根據這個法案建立。接下來,歐洲國家也學習英國立法,今天,管理食品的法律,歐洲比美國更嚴格,因為一百多年前,英國人被美國嚇到了,如今,美國牧場使用「萊克多巴胺」的肉品,還是被擋在歐盟食品安全局門外。

這是20世紀初期發生的故事,當時的人類對於吃東西並不講究衛生,原因之一,飢餓才是首要敵人。
有人問,美國農場為何搞瘦肉精呢?原因很簡單,這種添加物可以增加10%瘦肉,降低10%飼料,如果不添加瘦肉精,豬牛肉價格更貴,更無法加入國際貿易競爭,更深入一點分析,動物的體內物質含量,人類有40%肌肉,其他脂肪、水、骨頭、血液佔了60%,豬肉的話,活動更少,瘦肉更少,肌肉大約只有25%上下,牛肉瘦肉大約是30%上下,不要以為豬牛肉的重量很重,在亞洲文化裡,由於不忌諱吃內臟,所以牧場不虧本,但是,美國文化不吃內臟,甚至連肩膀肉也不吃,所以,美國國內市場豬牛肉,可以賣的部位太少了。

四、肉罐頭是窮人最愛

很多人以為西方人不吃內臟是文化關係,其實,這種認知並不對,根據調查,不吃內臟的西方人以美國居多,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和中國人一樣,內臟照樣吞下去,法國人也吃鵝肝,德國人最喜歡豬大腸,主要原因是美國得天獨厚,從來沒有飢荒,就算最糟糕的二戰前的不景氣時代,也不會沒有食物,所以,養成挑食毛病,第二個原因,內臟的膽固醇偏高,可以引發疾病,這也是不吃內臟的理由,因此,牧場如果把美國當作主要市場,肯定不會有好下場。

美國人不喜歡吃內臟,歐洲人恥笑美國人罹患「內臟恐懼症」,為了理解這種恐懼,很多學者從美國開國時代去解析,美國最早到達大西洋海邊的移民是清教徒,這些清教徒生性保守,尤其是飲食方面,遵守清教徒的教育,本來大西洋海邊水產,海鮮眾多,不可能飢餓,可是歷史紀錄中,早期的清教徒移民居然有人凍死餓死,因為沒有肉可以吃,很奇快,這些清教徒卻不願意去吃海鮮。

除了文化以外,為了打破對內臟恐懼,避免浪費內臟,美國在二戰期間,還特別成立一個「食物習慣委員會」,對於如何改變美國人對內臟的排斥,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效果有限,多數美國人還是認為紅肉才具有能量,一天不吃肉,就感到不對勁。

但是,對於非美國人,禁忌已經減少,本來,波士頓是清教徒大本營,隨著不同國家移民加入,飲食文化也開始變得多元,美國政府也鼓勵美國人要勇敢嘗試不同飲食,目前波士頓的外國移民社區,不同風味的飲食逐漸增多,如果你在美國想吃內臟,只要到義大利社區,就可以輕鬆購買,義大利飲食習慣來自羅馬文化,並不排斥內臟。

美國人甚至連肩膀肉也拋棄不用,這些肩膀肉就被製造成肉泥,曾經在美國生活的學生都知道,到超市買「SPAM罐頭」,作為生活食品,可以省下很多錢,SPAM又稱「脆肉罐頭」,二戰前的不景氣時代,被製造商和美爾公司開發出來,當時,人民平均收入是120美金,而一罐SPAM肉泥,只要40美分,成為多數窮人最喜歡的食品,罐頭內容就是沒人要吃的肩膀肉,澱粉加上糖精,磨成肉泥裝罐,現在很多販賣養貓養狗的飼料罐,就是由此發想,你可以拿出來經過火煎後,變成漢堡,也可以在三明治夾肉,這種罐頭最早在歐洲戰場上使用,現在則是窮人最愛。

1999年到現在,瘦肉精已經用了20年以上,目前沒有看到中毒的案例,原因很簡單,劑量很低,代謝很快,台灣人不像美國,每天吃牛肉,但是豬肉食用比較多,所以才會擔心,話說回來,世界無處不是毒,警告自己少吃肉類,也是福報。


SPAM又稱「脆肉罐頭」內容就是將肩膀肉,澱粉加上糖精,磨成肉泥裝罐,可以拿出來經過火煎後,變成漢堡,也可以在三明治夾肉,這種罐頭最早在歐洲戰場上使用。圖/擷自網路影片
五、人類必須與毒共舞

自然環境充滿毒物,包含吸入空氣。

1936年,美國杜邦化學發現氟化合物,這種東西製成塗料,叫做四聚氟乙烯,也稱「鐵氟龍」,杜邦把塗料塗在坦克車上可以防鏽,後來製成炒鍋用具,進入廚房,人稱鐵氟龍不沾鍋,但是,氟有毒,條件是必須在攝氏260度以上,才會釋放毒氣,請問你會不會使用?令人好奇的是,10個家庭9個用這種有毒的鐵氟龍不沾鍋。

氟有毒,卻也是聖品,自來水公司把氟加進飲水中,只要適量,可以防止蛀牙,效果等同加入牙膏,如果添加過量,會把牙齒弄黑,而且導致癌症。

1936年,杜邦把「鐵氟龍」殘留物倒進河中,造成數百隻牛隻死亡,農場農民罹患癌症,引起一場環保抗爭,官司訴訟從地方打到聯邦,這場抗爭又稱「黑水風暴」,去年,好萊塢把它拍成電影。

你說,氟是好的還是壞的?

萊克多巴胺也好,基改玉米也罷,含氟牙膏也罷,環境中處處是毒,這是世界的趨勢,吃素也不一定安全,科學越發達,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和毒物越接近,想要多活幾年,活出健康,無法依靠政客和少數嘩眾取寵的醫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讀書,多吸取知識。

六、結論

食品安全不能只靠嘴巴說說,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使用萊劑的美國牛肉剛進口前,同樣被當時反對黨杯葛,形容萊牛是毒牛肉,但是,使用萊劑的牛肉進口台灣後,短短八年,台灣的飲食消費者從抗拒到歡迎,就是一個事實戰勝恐懼的方法。

從市場購買就足以證明,2012年,剛開放萊牛進口,市場上相當抗拒,市場佔有比率只有15%,澳洲和紐西蘭不含萊劑的牛肉,比較受歡迎,但是,八年後,美國的萊牛市場佔有率萊到45%,上漲3倍,已經把澳洲和紐西蘭牛肉拋到後面,很多消費者說,美國的萊牛油花分布比較均勻,口感也勝於澳洲或紐西蘭牛肉,八年,美國牛肉進口台灣大約15公噸,包含冷凍牛肉,新鮮冷藏牛肉以及牛雜,重點是,沒有人因為吃到萊牛生病。

目前,台灣豬歷經口蹄疫疫後的修復期,已經可以出口,如果不進口美國豬肉,市場供需出問題,這是原因之一,其二,進口商評比美國萊豬,肉體油花分布不輸台灣豬,價格卻降低10%到20%,可見具備市場上優勢,現在,賣場上90%以台灣豬市占率最高,其他國家總計才10%,就算美國豬肉加入戰局,短時間還是無法取代台灣豬。

話說回來,美國也是肉食主義國家,一年的豬牛肉生產量七成供應美國市場,可以外銷的豬牛肉還不到3成,而且有一百多國市場,平均分擔的話,台灣可以進口的數量,可以說根本微不足道,所有恐懼擔心,其實大部分是因為無知引起的。

台灣豬肉是台灣人飲食大宗,所謂無肉不歡,一句話可以形容,這是事實,目前,一公斤台灣豬肉70塊台幣,而中國豬肉包含美國豬肉。價格已經漲到一公斤50塊人民幣,中國人已經淪落到了一個月吃不到一次豬肉的命運,相較之下,台灣人比中國人幸福太多了。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