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糖尿病的醫師打胰島素30年甚至病危!這5重點記下來
一位15歲的青少年,正準備聯考,但體重不斷下降,口渴、頻尿,驗了尿之後就被要求立即住院,住院一周不斷的抽血檢查,後來口渴問題獲得改善,但也被診斷是第一型糖尿病患,無法自行產生胰島素,自此開始了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30年的糖尿病病歷表。
誤信偏方 慘發病危
「國中的時候知道得糖尿病其實心情很差,天天都要打胰島素,覺得自己好像得絕症。」林嘉鴻醫師說不只有他自己心情差,爸媽也很自責,拼命帶著他求神問佛,甚至各種偏方、民俗療法都「親身」試過了,曾經最嚴重到被發病危通知,「高一期末考後,覺得身體好累,硬撐著到家後就昏倒了,送醫後醫生判斷是酮酸血症,開出了病危通知,被轉送加護病房,一醒來身體留著急救時插滿的管子,沒力氣掙扎,感覺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這段慘痛的經驗林嘉鴻醫師和家人決定正式接受糖尿病,回歸正統醫療方式治療。
糖友必須要建立自信心
林嘉鴻醫師認為糖友首先必須要建立的觀念就是「自信心」,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千萬不要覺得注射胰島素是一件羞恥的行為,其實糖尿病注射胰島素就像是近視需要戴眼鏡一樣,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自己正向面對,旁人也不會覺得怪異。
第二件事就是「正確治療」,林嘉鴻醫師在30年前發病時,台灣對於糖尿病的認知並不太正確,對於「終身」要注射胰島素自己感到恐慌,父親也因為自責,因此一直尋找偏方治療,「又貴又無效的藥草,難以吞下肚的生木瓜茶,就連尿療法我都試過了。」最後林嘉鴻醫師還是回到正常的醫療管道治療,才讓血糖恢復穩定。
飲食控管 勿抽菸
第三點是「調整飲食、避免抽菸」,千萬不要以為是老生常談就不理會,林嘉鴻醫師說控管飲食是糖友一輩子必須要學習的課題,吃對才能避免高血糖造成酮酸中毒,或是低血糖而昏迷,另外,國人有9成都是第二型糖尿病,肥胖是造成的主因,對於過度肥胖需要嚴格控制體重者來說,可以漸進式的調整食量,來達到理想體重,飲食上也應該減少高GI食物的攝取來避免血糖混亂。
另外,有研究證實吸菸會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尤其是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來說影響更大,林嘉鴻醫師建議先從減少吸菸開始,並透過轉移注意力或是尋找替代物品來降低抽菸的慾望。
運動可增加醣運用 降低血糖
而「規律運動」對於防治各種慢性病是有效方式,拉回到糖尿病來說,適度運動能夠促進身體對「醣」的利用,降低血糖,還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減少口服藥和胰島素需求,還能增加新陳代謝,能預防併發症的產生,林嘉鴻醫師建議糖友可以著重在「耐力」、「肌力」、「柔軟度」等3方向的運動進行。
最後「作息正常,避免壓力」看似和糖尿病無關緊要,但林嘉鴻醫師說其實非常重要,因為經常熬夜或是睡眠不足,會影響人體的賀爾蒙和免疫系統,會容易產生飢餓感因此攝取過量食物,同時體內的壓力荷爾蒙會造成血糖不正常的升高,自然增加糖尿病風險。
透過有30年糖尿病經驗,同時也是專治糖尿病的新陳代謝科醫師提供的糖友正確觀念,讓糖友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的病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