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國醫療前線的台灣人,他疫情中仍未放棄

作者:Sarah Li/Spill The Views

Ollie Hou 置身一間擠滿醫護人員的病房, 正與其他人一起試著阻止一個突然醒來、痛得大叫,並掙扎著要把管子拔出的 COVID-19 的病患。

「大家都跑進病房,試著控制病人,」他說。但因為醫院人手不足,「我必須和護理師一起用雙手約束病人。」他補充。

為了幫病人打麻醉,Ollie Hou 見證了最不可思議的一幕:雙手都不得閒的護理師,用嘴巴撕開注射器的包裝。

「我很驚訝,因為當下瘋狂又混亂,」他說。但之後,他很快發現那天發生的一切,只是一個呼吸治療(Respiratory Therapy,簡稱 RT)學生必須習慣的嚴峻日常之一。

「有一天我去探視一個 COVID 病患,他很沮喪,說自己好像掉進了地獄,」Ollie 說,「那當下,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所以我只是握住他的手為他祈禱。」

頓了頓,他補充,「有時候我感覺很糟,」他接著放低音量,在說出下半句話時垂下了目光,「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拯救每個病人。」

年僅 24 歲 RT 生,前線照護新冠病患

年紀不過 20 出頭的 Ollie,已經在其中一個受疫情打擊最大的國家──美國,第一手目睹了全球疫情造成的慘痛影響。

目前,這個 24 歲的 RT 學生,為了完成他的臨床項目,每天必須在喬治亞州的一間醫院值 8 小時的班,和多數護理專業的學生不同,他的值班並未因疫情而取消。

他的工作主要是跟著呼吸治療師,查看病人的肺部問題,為他們進行氧氣治療,或使用相關儀器擴張他們的肺。而這也是為什麼在新冠肺炎持續延燒的今天,這些診療人員所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

「肺臟是第一個被 COVID-19 影響的身體器官,」美國肺臟協會報導,「在感染初期,新冠肺炎會急速入侵我們呼吸系統的細胞。」

那些新冠肺炎的感染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短促等症狀,最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也被稱作「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簡稱 ARDS)。

為了對抗全球疫情,呼吸治療師別無選擇地暴露在具有高度感染力的病毒中。

「我可以告訴你我和 COVID 病人距離多近,」Ollie 說,「當病人吐氣時,我的頭就在他的脖子旁,」因為氣切的管子就插在病人脖子的切口,而治療師必須執行氣切照護,定期清理管子。

然而,儘管新冠肺炎具有高傳染率,他卻發現醫院裡的人們不夠謹慎,部分原因是個人防護裝備不足,還有「他們沒有經歷過 2003 年的 SARS。」

除了在檢查完 COVID-19 的病人後沒有換下袍子,Ollie 觀察,「在台灣,我們把負壓病房分成兩間,好讓醫護人員可以在第一間病房換好衣服,而病人則在第二間病房。」

「但是現在在美國,負壓病房和外面只隔了一扇門,」他補充,「我想這是因為 COVID 病患過多,醫院沒有足夠的病房。」

選擇呼吸治療的學生數,創歷年新高

在接種疫苗之前,當 Ollie 被問到是否擔心自己的安危時,他想了一下回答,「我不擔心我會不會染疫,我擔心的是影響我的接待家庭。這是壓力比較大的地方。」

儘管 Ollie 的接待家庭並不在意他的工作,也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周遭仍有朋友和其他人變得緊戒,並開始和他保持距離,這點比病毒本身更令他挫折。「人們看待醫護人員的方式是(疫情中)最艱難的部分。」他說。

儘管如此,繁重的工作大概已讓他忙到沒空在乎別人的觀感,「我在星期一、三、五的早上 8 點到下午 4 點半要去學校上課,星期二和星期四早上 6 點半則得去醫院上班,這幾天我都要早上 5 點起床。」他說。

鑒於緊湊的時程,他承認在美國讀呼吸治療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倦怠與消耗感。而即便施打疫苗後會出現噁心、肌肉痠痛和發燒等副作用,學生仍然必須跟上學業進度。

然而,在這空前的一學年裡,Ollie 強調班上沒有人因為疫情而放棄或者自願退學,更令人驚訝的是,和過去相比,「今年選擇呼吸治療的學生數量創下新高。」

如此看來,疫情激發了年輕世代,投身拯救這個正分崩離析的世界,而非被災難的現實所阻。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總是告訴我們,『如今我們已經沒有任何急性或重大的呼吸疾病,就連製造呼吸器的公司都沒有在製造機器了。我們要更專注在長期照護⋯⋯』但是碰!2020!」Ollie 說。

疫情中堅持赴美,「這是我的專業」

當年在台灣,他是臺北醫學大學的呼吸治療系學生,計畫著畢業後要去美國,並非常努力的為此做準備。也因此,在 2020 年年中,當美國已經完全陷入 COVID-19 的災難時,他仍選擇義無反顧地赴美。

換句話說,即便已預見等在前面的一切──一場對抗新冠肺炎的真實戰役──Ollie 仍搭上飛機前往前線。

在這個異國的多事之秋,伴隨著對亞裔族群的仇恨犯罪急速上升,他為何還能堅定不移?

「我沒有把自己當作在美國的外國學生,」他說。

接著,他以穩健的嗓音續道,「作為一個 RT 學生,這是我必須面對的事。我不怕病毒,不是因為我輕率,而是因為這是我的專業。」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專訪】美國醫療前線的台灣人:「疫情中仍未放棄,因為呼吸治療是我的專業」》,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別忘了呼吸──致外表堅強專業,實則身心俱疲的醫療人員們
第一線臺灣醫護現身說法:被騷擾的護理站、冒充家屬的媒體電話和下班前先排隊洗澡的醫院現場

作者簡介:

Sarah Li,英國卡地夫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熱愛以文字說故事,探究國際大小事,分享個人觀點與見解。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