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經濟相當健康!」 李鎮邦:2%看衰5%的,不是很搞笑嗎?
中國經濟究竟是好是壞?這是疫情之後外界最大的一個疑問。西方媒體集中宣傳「中國經濟見頂」(Peak China)、「中國產能過剩」云云,往往帶著看衰的眼光解讀。但中共20屆三中全會後,又有一批西方企業家往北京跑,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態會繼續投資中國,而富士康在河南鄭州廠區砸了45億巨資欲推動高端製造升級。來自台灣屏東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李鎮邦接受《風傳媒》專訪,他長期從事中國科技產業研究,直截了當地回應「中國經濟其實相當健康」,「你一個經濟增長率2%的,整天說一個增長率5%的經濟有問題,這不是很搞笑嗎?」
中國頂層設計避開金融暴風雨,進出口貿易不減反增
許多人站在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角度認為中國經濟情況很差,李鎮邦向《風傳媒》坦言,如果這樣來看「的確是壞」。但他也提醒,需要拉長時間縱深來觀察。首先房地產業的泡沫化是過去10年過度金融化的後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相對於美國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實際加深美國徹底金融化的做法,中國則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透過頂層設計防止中國貨幣外逃,同時大量投入基礎建設。當美國對華大打金融戰後,恒大、碧桂園這些欠外債的公司就先被掐死,可是中國金融業卻避開了真正的暴風雨。
其次就西方經濟學ABC而言,股票是市場的晴雨計,股票市場好就反映基礎市場好。台灣某些「經濟國師」或名嘴用股價高低來衡量中國經濟市場好壞,李鎮邦批評這種觀點「純粹瞎扯淡」,因為股票頂多體現的是貨幣現象,而且股票市場早已成為金融業割韭菜的場域,像是台幣其實就是受美元支配的「影子貨幣」;但中國政府的方針非常清楚,股票市場絕對不能變成讓個人發財,卻罔顧社會利益的地方。
李鎮邦直言,就製造業的增長來說,「中國經濟其實相當健康,沒道理台灣增長率2%,卻整天說一個增長率5%的經濟有問題,而且5%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做的預測。」以外貿數據為例,李鎮邦強調到此時此刻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都是在增長,特別是出口幅度非常巨大。此外,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全方位的升級,光是汽車製造業比亞迪(BYD)和吉利(Geely)就已擠進世界前十大排行榜,而且樂觀預估比亞迪會在2030年以前取代豐田(TOYOTA),成為世界第一大的汽車製造商,「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以中國國內汽車市場來看,李鎮邦分析,國產汽車已經把合資企業打得落花流水,會抱怨經濟不好的城市,往往是合資廠的所在地,例如廣州。合資汽車在中國已經無法受到消費者青睞,豐田和本田(Honda)跌量是斷層式的30%至40%,像是7月份Honda Fit在全中國竟只賣出600部。
不甩美國忽悠,加大產業升級與製造業投資才是正道
進一步從汽車產業來解讀中國經濟,李鎮邦認為,中國汽車業正在經歷大規模的「國產替代」運動。例如比亞迪不只做車子,還有代工業務,基本做到了在相關領域內產業鏈的控制,得力於中國超大整合型的產業鏈生產規模。這一點在美國徹底「去工業化」之後,世界上唯有中國大陸還具備這個條件。
由此回過頭來看從川普(Donald Trump)時代美國發起的對華金融戰,至少已經超過6年了,可是中國的經濟展現出來的是極大的韌性,包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全球著名避險基金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瑞‧達利歐(Ray Dalio)等專家,對於中國經濟都是抱持樂觀的看法,但也因為如此,他們的說法卻在媒體上被「消音」。
至於中國消費市場的衰退,李鎮邦並不諱言他最近在廈門感受到的實際情況,由於房地產過度泡沫化導致個人資產縮水,但消費市場增長率還是維持在1%上下,沒有到達負的程度。不過李鎮邦也認為,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等人開出中國要擴大內需、以消費取代製造的藥方,「完全是在忽悠中國」。他說明,日本就是聽信這一套,所以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過度消費,結果一夕陷入經濟停滯的0成長。
在李鎮邦看來,中國如果不繼續加大產業升級,以及製造業的投資,卻將重心轉移到消費業的話,「那就完蛋了」。目前中國政府對房地產業的做法,並未不准有錢人去買豪宅,但中共從19大到最近的20屆三中全會,一再強調房地產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至於各地留下來的「爛尾樓」,中國政府則透過結合地方政府力量的方式去接手,靈活組成地產基金,等於地方政府變為「包租公」,蓋完之後轉型為社會住宅,或者順勢轉賣轉租,「處理的方式相對是好的」。
總的來說,李鎮邦不否認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但換個角度來看,中國製造業與高科技業反映出來的經濟狀況反而是「一騎絕塵」。歷經多年中美貿易戰、金融戰和科技戰,「渡劫」過後,現在看起來還有點「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