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私校教育向左走向右走

教育部近日公布明年學士班招生名額,許多私校招生名額大減,一般通認私校招生大減與少子化有關,但少子化早在十年前衝擊私校,政府除於去年實施私校退場條例,又於今年提出每年補助私立大專生每人三.五萬元外,針對高等教育供需失衡、資源不足問題並無能提出前瞻性、關鍵性政策,政府得過且過導致目前人人可讀大學,但讀的是教育品質堪虞的大學。

高教問題叢生且盤根錯節,是一門不容易建構的政治經濟學。目前家長團體多關心考招公平性及合理性問題,有教師團體萬變不離其宗奉「私校公共化」為圭臬,也有教育團體舉辦高等教育論壇,呼籲召開高教國是會議,但掌舵的教育部至今僅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提出治標而不治本、見樹不見林的措施。

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曾說「台灣高教平均每生培育成本近六千美元,遠低於國際標準。台灣是資本主義社會,但在教育與醫療上保有左派理念,迄今無左派措施。」談到私校,他說私校法精神與私校實際經營常不一致,出現「社會主義身、資本主義頭。」確實,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體制是「不左不右」,方向拿捏不定的結果是浪費教育資源、教育品質惡化。

若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用有限的資源達到人盡其才以發展國力,吾人認為目前高等教育亟需重新錨定「左」、「右」發展位置,亦即在極左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及極右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間重新取得一個平衡點,否則高教必然持續顧此失彼。

目前政府高度介入並干預大學運作,掌控可謂鉅細靡遺,舉凡系所設立及調整、招生人數、生師比、校務評鑑、教學品質,以及圖儀設備等都有法令規定,尤其對於學費長期管控,顯示政府對高教採行偏左路線。高教向左走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政府高度管控造成私校連年虧損卻只低度補助,結果就是逼使私校學店化或退場。

偏左的公共政策多見於醫療及民生事業。例如全民健保,政府每年投入龐大經費也會適時調整費率,又如政府管控油電氣及肥料價格,相對也會補貼事業單位的虧損,管控與補助相應相隨,才不致造成事業單位大量倒閉退場。弔詭的是,政府長期管控私立大學並凍漲學費,卻不補貼其虧損,俟私校財務惡化後再透過行政裁量權阻擋其轉型改辦文化及社福事業,最後再以退場條例將校地充公,作法形同共產社會以國家暴力掠奪人民財產。

教育部對私校既採取偏左路線就應有左派政府的擔當,不能有權無責。吾人也期待,除了受制於體制而趨同的「教育部大學」外,我國高教也能向右走,出現不受政府管控,真正擁有學術自由、財務自由,以及人事自由的自主性私立大學。 (作者為全國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台灣教授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