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疫情趨緩戒心鬆懈 淋病、梅毒感染數增

疫情趨緩,社交活動熱絡、約會軟體盛行,梅毒、淋病等感染數上升。(圖: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提供)
疫情趨緩,社交活動熱絡、約會軟體盛行,梅毒、淋病等感染數上升。(圖: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提供)

以往民眾預防性病只想到愛滋,近年來,醫療科技讓愛滋病感染人數明顯下降,然而隨著疫情趨緩,社交活動熱絡、約會軟體盛行,讓梅毒、淋病等感染數卻悄悄上升,甚至忘了戒心,醫師提醒除了固定伴侶之外,全程一定要安全性行為,才能免除傳染。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則顯示,截至9月底愛滋病毒感染新增人數(789人)較2018年同期減少49.0%,梅毒通報感染人數(7,545人)則較同期略增3.1%,淋病通報感染人數(6,237人)較同期增加逾1倍(102.2%),而國民健康署公布110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台灣高中生有11.6%發生過性行為,男性更達到13.4%,顯示當代年輕族群有一定比例曾有性經驗,性健康與相關知識觀念需要及早建立,才能減少性傳染的發生。

年輕世代曾有性行為經驗比例增加,性健康與相關知識不該是個避諱的話題,大部分民眾對於性傳染疾病只注意到愛滋病毒感染,卻忽略梅毒、淋病、猴痘、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藉由未保護的性行為傳染,甚至有些民眾以為特定族群才需要可能感染性病,這些都凸顯民眾對當代的性傳染病防疫可能一知半解,有專家也提到了解性行為時「選擇」未保護的可能原因,結合最新的預防篩檢技術,才能減少性傳染病感染的可能。

經過三年新冠疫情,國人生活已逐漸恢復至疫情前的模式,包含旅遊及社交生活,然而性傳染病疫情在近年逐年增加。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醫師陳正斌說明,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統計資料,梅毒確定病例數近三年增加,除2020年病例數稍下降至8,800人,以2022年來看當年確定病例數為9,707人,已恢復到接近2018年9,835人,但是相較十年前(2012年)增加了五成病例數;孕婦得到梅毒如果未接受適當治療,可能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造成新生兒感染先天性梅毒,嚴重甚至會導致早產或新生兒死亡,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先天性梅毒發生率也在上升,近十年案例數增加接近五倍。

陳醫師也指出,另一常見性傳染病-淋病,會引起尿道炎甚至可能不孕,台灣的病例數即使在新冠疫情這三年仍持續增加,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資料2022年病例數8,015人是十年前(2012年共2,023人)將近四倍之多。同為性傳染病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感染,因為有良好的藥物可以讓感染者的病毒獲得控制而不具傳染性,非感染者也可以到感染科門診評估事前預防性投藥(PrEP)以預防愛滋病毒感染,近年的病例數逐年下降。

關於近年愛滋新增感染人數下降,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國際副院長柯乃熒分享,近年國際研究發現當愛滋病毒測不到等於性行為不具傳染力(即所謂U=U),當感染者及早接受治療到病毒量測不到與國內推廣PrEP,這兩項政策讓台灣已經連續五年愛滋感染者新增人數下降,預計今年不會超過1,000人。社團法人台灣新滋識同盟秘書長吳宗鴻也表示,暴露愛滋病毒前、後預防性投藥(PrEP/PEP)的資訊越來越受國人瞭解與接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篩檢從醫院、社交活躍場域,延伸社會大眾多元多彩的活動之中,使台灣不僅在國際愛滋病防治中成績斐然,社會環境也對於感染者更加友善。

近年疾病管制署對於愛滋防治,幾乎是鋪天蓋地提供多元的愛滋篩檢服務,包括醫院、衛生所、各地同志健康中心提供民眾免費且便利的具名保密篩檢或匿名篩檢,甚至也提供民眾在家就可以申請自我篩檢試劑,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秘書長徐維廷表示近年詢問或申請愛滋自我篩檢的民眾人數明顯增加,不論男女都有人會申請,加上疾管署推動愛滋自我篩檢校園推廣活動幫助更多人關注自身健康,幫助感染愛滋的民眾及早尋求醫療協助,讓愛滋感染人數逐年下降。

關於其他性病病例數增加可能有多重因素,陳正斌醫師推測近年約會軟體盛行可能是原因之一。柯乃熒副院長提到其他性傳染疾病不像愛滋或猴痘有藥物或疫苗可以事前預防,不過今年在澳洲布里斯本的世界愛滋病國際研討會有學者開始提出多喜黴素(Doxycline)作為懷疑具有梅毒或淋病等性病風險暴露後的預防,國外研究結果對於性病的防治有不錯的效果,國內疾病管制署也在評估這個預防的可行性。

回到性傳染疾病的源頭與沒有採取防護措施有關,曾任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現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蘇柏文表示,研究顯示憂鬱情緒、物質使用、兒時受虐經驗、親密暴力等與發生無套性行為有關,增加感染性病風險。蘇醫師也分享自己博士論文調查台灣5,647位年輕男性,約7%表示自己過去一年與非固定性伴侶發生性行為沒有使用保險套,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男性有憂鬱、物質使用、兒虐與親密暴力經驗者,有較高的風險會與非固定性伴侶發生無套性行為,顯見民眾心理健康狀態對暴露性傳染疾病的風險有關。

陳正斌醫師提醒同時感染多種性傳染病是可能發生的,除了全程使用保險套,對於某些已有疫苗可預防的性傳染病也建議施打,包括HPV疫苗、B型肝炎疫苗、以及猴痘疫苗。

成大醫學院柯乃熒副院長認為性傳染疾病的預防,還是要回歸個人行為的覺知,比如喜歡開快車,就需要有好的神盾,保險套是預防性傳染疾病重要的利器;如果性生活較活躍,最好要知道自己或性伴侶的健康狀態;如果真的不願意使用保險套,那暴露前後的預防性藥物或定期的檢查就是重要的自我防護措施。

桃園醫院蘇柏文醫師認為危機經常都是轉機的開始,不論是愛滋、梅毒、淋病的預防,要結合當代醫療技術與了解人類行為根本原因雙管齊下,科技可以幫助人類健康,帶來幸福,但民眾也需要為自己的健康行為負責。蘇醫師建議在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也是相關單位與家長需要正視的,不再避諱討論性病預防(如保險套、預防性投藥)的資訊、認識性傳染病相關病徵與傳播,同時關注民眾的心理健康狀態與過去創傷的影響,才能降低各類性病感染的風險。(李明朝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驚!幼兒口服疫苗餵錯!北市診所未查紀錄「2劑接種不同廠牌」
被蚊子叮「拍打處死」竟是大錯特錯!專家示警:病菌恐竄全身
登革熱、新冠、流感冬天恐齊爆發?詹長權籲推連續性防疫計畫:目標零死亡
連假後最常見「腸胃炎」患者!八大原因都可能造成腹瀉
疫情趨緩戒心鬆懈 淋病、梅毒感染數增

◤孩童日常防疫必備品◢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
好康加碼!點此賺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