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日系列2】導盲幼犬Long Stay 寄養家庭為職前訓練的重要推手

你是否曾經在街頭看過導盲犬帶領視障者越過車陣、穿越人潮,平安抵達目的地?導盲犬就像是視障者的雙眼,但是在正式上線工作以前,導盲幼犬必須先跟著寄養家庭生活與學習,寄養媽媽何佳珍說,寄養家庭是一顆種子,種在哪裡,周邊的人就會更認識導盲犬,她說,家裡有了導盲犬以後話題變很多,是擔任寄養家庭附加得到的禮物,儘管經過一年多的寄養期就要離家去上學,但是看到狗狗能夠完成使命協助視障者,與其說是不捨,更多的是滿心的驕傲。

透過電影認識導盲犬 國內供需懸殊 寄養家庭不足

許多人對於導盲犬的初步認識,是來自於2004年上映的電影《再見了,可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導盲犬可魯從出生、導盲犬教育與使用者渡邊先生的動人故事,賺人熱淚。每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是國際導盲犬日(International Guide Dog Day),透過瞭解導盲犬的養成、寄養家庭的任務,讓大家更了解導盲犬、關心導盲犬,進一步關心視障者行的需求。

導盲幼犬的萌樣人見人愛。圖/何佳珍提供
導盲幼犬的萌樣人見人愛。圖/何佳珍提供

目前國內視障者約有5萬人。以國際導盲犬聯盟統計理想的導盲犬比例為1:100,也就是台灣約需500隻工作中的導盲犬,然而,現在全台的導盲犬數量不足,目前台灣服役中的導盲犬僅約40隻。據國際導盲犬聯盟規定,協會的編制、寄養家庭數、資源有多少,每年繁殖的數量有一定上限。台灣導盲犬協會指出,寄養家庭招募不易,目前僅有約60組導盲犬寄養家庭,但是並非每一隻狗狗都能順利完訓及媒合成功,仍無法滿足視障者的需求,目前已提出申請、還在等待導盲犬的視障朋友仍有14人。

導盲幼犬職前訓練 培養生活常規及社會化訓練

導盲幼犬出生2個月,在離乳斷奶以後,會前往寄養家進行為期1至1年半的社會化訓練。台灣導盲犬協會訓練師顏明昱指出,導盲幼犬個性、生活常規的養成都是在寄養家庭奠定的,是社會化訓練的黃金時期。

寄宿家庭每天必須為導盲犬梳毛擦澡維持清潔與健康。圖/陳賜哿攝
寄宿家庭每天必須為導盲犬梳毛擦澡維持清潔與健康。圖/陳賜哿攝

顏明昱說,寄養家庭的責任是協助狗狗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藉由社會化的過程,帶著狗狗接觸不同環境。視障者與明眼人一樣,有各種生活需求,會到各處去活動、消費,因此,寄養家庭要帶導盲幼犬去聽、接觸不同事物,由於不同地方人潮的擁擠程度、吵雜程度都不一樣,讓狗狗習慣、很放鬆地進出各個場所,並能安靜趴在座位下休息,為成為導盲犬預作準備。

另外,要建立生活常規,例如如廁習慣,小狗就跟小朋友一樣,一開始沒有辦法精確掌握上廁所的時間,因此,寄養家庭要以健康為前提,調整飲水量、上廁所時間間距,並教牠聽指令在戶外上廁所。由於導盲犬必須經常被觸摸,吃東西、如廁或在外行走時都經常被碰到,必須習慣全身各部位被觸碰而維持淡定。

寄養家庭每天幫導盲犬清潔牙齒,照顧導盲犬的健康。圖/陳賜哿攝
寄養家庭每天幫導盲犬清潔牙齒,照顧導盲犬的健康。圖/陳賜哿攝

這些訓練不僅為導盲幼犬未來「上學」的預備課程,還能讓民眾在各個場所都能夠看到導盲犬,也是一種教育宣導。

得償夙願成為寄宿家庭 4年已帶10隻導盲犬

何佳珍曾長駐中國工作,當時養了一隻拉不拉多。為了交流飼養經驗,她與台灣許多飼主、寄宿家庭結緣,也成為導盲犬的「粉絲」,她笑稱自己的寵物犬是「倒忙犬」,不像導盲犬那麼乖巧;由於經常接觸導盲犬,當時她在內心埋下一顆種子:如果有機會,自己也想成為寄宿家庭。回到台灣定居後,2018年的某一天,心裡突然有個聲音「是時候了」,於是提出寄養家庭申請。

申請單寄出後,她每隔幾天就打電話去台灣導盲犬協會詢問申請進度,打到第三次,剛好有輔導員在,電話中確認了意願與狀態,後續安排家訪、還到辦公室訪查,經過兩階段評估,總算開始試帶的階段。

何佳珍的辦公室位於大安區的商辦大樓,同樓層有十家公司,當時商務中心表示,只要同樓層所有公司都同意,就可以把試帶犬帶到公司。何佳珍說,所有人都問她同樣的問題,一是「會不會尿尿?」、二是「會不會亂叫?」,她允諾這些問題都不會發生,若真發生也會妥善處理,結果試帶期快結束,同樓層的公司才發現狗已經來了十天,這段期間沒人發現她的辦公室裡面有一隻狗。

隨後她又接受兩隻短期寄宿,這些經驗讓她感受到導盲犬真的很不一樣,不會吠叫、不會亂上廁所、不會上沙發、不會上床,乖得像天使,她信心大增,深信她的投入將使得周邊的人能夠更認識導盲犬,直到導盲幼犬Ethan的出現…

導盲犬Ethan透過每天練習,面對宣導活動的人潮已能淡然處之。圖/何佳珍提供
導盲犬Ethan透過每天練習,面對宣導活動的人潮已能淡然處之。圖/何佳珍提供

導盲幼犬一開始也是「倒忙犬」 每天一起成長 家人話題也變多

回想Ethan來到家裡的第一天,一來就大哭,吠得超大聲,可是她不能動搖,不能回應,又擔心鄰居會抗議,只好先把窗戶都關緊,第二天早上的心情是「為什麼每個前輩都雲淡風輕的,這隻跟我的『倒忙犬』明明是一樣的啊!」

所有導盲犬理所當然的事,小幼犬都不懂,但是聰明的Ethan叫了一天發現沒用,就不叫了…之後情況逐漸好轉,在導盲犬協會的協助下,何佳珍一步一步陪伴Ethan學習與成長,何佳珍說,雖然一開始每天都覺得好漫長,可是每一天Ethan都帶給她不同的感受,每一天都能感覺到牠的進步。

此外,何佳珍也帶著Ethan進行社會化訓練,搭公車、捷運、手扶梯、逛賣場、上館子,一同體驗下雨、打雷、放鞭炮,到公園遇到其他動物、小孩時該怎麼反應,一起練習所有將來可能會影響牠反應的事情;期間,輔導員到家裡輔導,她們也參加團訓、宣導活動,漸漸看到Ethan在各種外界刺激之下越來越穩定。何佳珍說,以前她看到導盲犬總是能夠安穩地趴著,後來才體會到這個動作必須經過許多次的練習才能達成。

導盲幼犬穿上紅背心到處體驗行走空間,圖為Ethan跟寄養媽媽何佳珍逛大賣場。圖/何佳珍提供
導盲幼犬穿上紅背心到處體驗行走空間,圖為Ethan跟寄養媽媽何佳珍逛大賣場。圖/何佳珍提供

何佳珍說,這一年確實被綁住了,因為寄養家庭要花很多時間,但是狗狗成長不能等,每一隻導盲犬都是大家出錢出力,一個不小心養壞了,她心裡會過不去。不過,多了一隻狗對年長的媽媽來說是件好事,家裡多了很多話題,狗狗跟媽媽互動,讓老人家很高興,「這是附加得到的禮物」。

拒絕事件最常發生在百貨公司、餐廳、公車

何佳珍希望多宣導「導盲犬不是寵物」的觀念。她說,個人經驗最常被擋在門外的是「百貨公司」、「餐廳」跟「公車」。她說,百貨公司的保全都很客氣,但會一直告知「寵物不可以進入」,餐廳則會以「客人怕狗」或是質疑「你眼睛沒有看不見,為什麼可以帶導盲犬」為由婉拒進入,至於公車拒絕事件也很多,經常是長者會問「你怎麼帶狗上來?」,所幸總是有乘客會幫忙解釋,這表示有越來越多人已經開始了解導盲犬。

雖然受到《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60條保障,導盲犬依法可自由出入公共場所、公共建築物、營業場所、大眾運輸工具及其他公共設施,但是寄養家庭只能盡量解釋,如果對方真的不理性,則是會回報協會進行後續的教育溝通。

社會上仍有許多愛狗的民眾會來問名字,並想逗弄導盲犬,台灣導盲犬協會強調遇見導盲犬「不餵食」、「不干擾」、「不拒絕」、「主動詢問」的「三不一問」,何佳珍笑說,自己不會說出狗狗的真名,因為大家會一直跟狗狗打招呼,她也隨時傳達觀念,向民眾說明導盲犬穿紅背心時是在工作、不能跟牠玩,大家的友善可能會造成狗狗的困擾,還可能會影響工作,影響安全。

穿上紅背心的導盲犬正在學習中,友善的民眾請切記三不一問原則。圖/何佳珍提供
穿上紅背心的導盲犬正在學習中,友善的民眾請切記三不一問原則。圖/何佳珍提供

導盲犬有使命 愛是一種責任

擔任寄養家庭以來,何佳珍除了完整從幼犬帶到上學的Ethan,也經常扮演臨拖家庭,維持「家裡一直有狗」的狀態,最近接手6歲導盲犬Quinta,由於原本服務的視障者因故停止申請使用,而考量年齡,將不會再進行配對,預計轉職為陪伴犬(照顧犬)。

何佳珍目前擔任Quinta的寄養家庭。圖/陳賜哿攝
何佳珍目前擔任Quinta的寄養家庭。圖/陳賜哿攝

寄養期最多到1歲半時,就要將導盲犬送去上學,會不會捨不得?何佳珍說,沒有到捨不得的程度,因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不是在養寵物,而是要協助牠將來可以去幫助別人,她說,導盲犬是有使命的狗,相處的每一天都很充實,雖然愛牠但是不會寵牠,那種感覺是擔心、不知道是否能適應上學、會不會闖禍、能不能順利進到下一階段…

導盲幼犬寄養期間須定期打預防針及健康檢查。圖/何佳珍提供
導盲幼犬寄養期間須定期打預防針及健康檢查。圖/何佳珍提供

擔任導盲犬寄養家庭期間,協會負擔飼料、生活必須品、年度健檢、疫苗、藥品警療等關用,申請資格須以家庭為單位,至少有兩位成人,家裡至少有一人每天外出不超過4小時,5歲以下兒童不超過1名,如果有養寵物犬,協會會評估是否適合擔任寄養家庭。台灣導盲犬協會訓練師黃宥婕表示,寄養家庭一直在強力徵求中,因為寄養家庭的路很辛苦,需要很多耐心跟時間;大家覺得導盲犬很乖,其實都是寄養家庭認真帶出來的成果。

何佳珍說,過程中她學習到狗是「當下的動物」,是人類賦予太多感情的解釋,久了就知道不用想那麼多。至於自己會一直擔任寄養家庭還是會收養退役的導盲犬,她則是表示,自己對每一隻導盲犬都有感情,但不可能收養每一隻,她認為,導盲犬辛苦工作了一輩子,應該要有美好的晚年,「如果有比我好的,我覺得不一定要我收養」,怎樣對狗狗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