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中暑脫水比大人快!酷暑保幼有3招 下車千萬別做這動作

近日台灣溫度和濕度動輒爆表,學校陸續放暑假,小孩熱衰竭或中暑等夏季熱傷害,開始出現在醫院的急診室。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小孩身體對熱的反應比大人強烈,酷暑下帶小孩出門記好3招,才能避免發生憾事。

台灣是亞熱帶海島國家,大熱天往往伴隨潮濕,特別令人難受,溫度動輒35度C、36度C高溫,再加上70以上的濕度,全身黏膩不適,民眾都大呼吃不消。

「有的家長把車子鑰匙拔出來,進去店裡買東西幾分鐘後就出來,以為小孩放在車子裡面沒關係,但這樣子就可能讓小孩就受不了!」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科教授李宏昌提醒家長,大熱天千萬別做這動作。

緊閉車窗沒有空調30分鐘後,車內溫度可達1.5倍

李宏昌舉例,如果以戶外30度的高溫曝曬來說,緊閉車窗並且沒有空調的情況下,30分鐘後,車內溫度可達1.5倍約45度;60分鐘後更可達2倍約60度,不可不慎!

夏天的熱傷害,依程度分為熱昏厥、熱衰竭、熱痙攣和中暑,其中以體溫熱到超過40度C以上的中暑最為嚴重。

小孩體積小,體表面積大,中暑脫水比大人快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指出,年齡越小的小孩,身體體內水分越多,例如新生兒,水分約佔全身的80%,但水分含比會隨年齡變少;而小孩因為體積(體重)小、體表面積愈大,因此消耗水分的速度比大人快。李宏昌也說,大熱天脫水和腹瀉脫水類似,都是小孩會比大人嚴重。

「小朋友中暑,和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未發育完全,關係很大!」錢建文指出,小孩昏倒或中暑後,第一時間都會先送急診,但他也看過小孩中暑後血壓持續降低,生命徵象變差,必須送到兒科加護病房治療。

人體溫度是恆溫狀態,靠著腦部下視丘調節體溫。過熱時,皮膚微血管會擴張,方便排汗,如果一直高溫又不通風,身體持續高溫便可能傷害腦部。

小孩腦部發育未完全,溫度超過41度C,後患無窮

李宏昌強調,小孩腦部發育尚未完全,只要溫度超過41度C,全身便開始出現脫水、橫紋肌溶解和腎臟功能衰竭等症狀;再加以3歲以下幼童無法明白表達身體熱得不舒服,家長如果沒有特別注意,很容易發生憾事。

小朋友出現熱傷害,第一要務是要降溫和補充水分!錢建文說,小孩發生熱傷害,應趕快將其移到陰涼處,同時用濕紙巾或濕毛巾擦拭身體降溫,然後補充水分,若小孩仍未清醒,就要趕快送醫。

小孩和成人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差不多,不可輕忽

  • 提高警覺:當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時。

  • 情況嚴重:當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時。

  • 解決方法: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速度就醫。

酷暑保幼有3招:檢查後座、備份鑰匙、確認行蹤

1.下車檢視後座、確認幼童已下車再關車門

每次下車應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與幼童一起下車,切勿因幼童睡著而暫時獨留車內,或開空調獨留孩童在車上。

上幼兒園的孩子,幼兒園娃娃車負責接送人員,應確實清點並核對上下車幼童人數。最後下車前,應仔細確認所有幼童已不在車上,才能關車門或離開。

(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

2.鑰匙保管好、備份鑰匙不可少

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

為避免不小心關門後車門上鎖,但孩童仍在車內情形,可另外攜帶備用鑰匙,以防萬一。

3.留意幼童行程,未到要聯繫

家中幼童無論坐娃娃車或其他接送方式,只要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請教師立刻通知,或放學後未按時到家(或保姆家、安親班)時,需立即聯繫幼兒園教師,確認幼童行蹤。

延伸閱讀:

中暑症狀有哪些?頭痛、發燒怎麼辦?中暑刮痧3步驟

西曬屋不用怕,6方法把熱氣帶走!

千萬別輕忽!「中暑」會奪命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