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醫院複合式手術室 麻醉/定位/手術一站完成

小港醫院複合式手術室自4月29日啟用,目前已完成18例手術。(記者王正平攝)
小港醫院複合式手術室自4月29日啟用,目前已完成18例手術。(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新建置複合式手術室啟用,結合即時影像檢查和外科手術治療,採取一站式「麻醉、定位、手術」流程,大幅降低病患可能承受的風險,小港醫院構築急重症醫療最後一道醫療防線。

院方指出,複合式手術室優勢在於將先進的影像檢查設備配置在開刀房裡,引進多軸式血管攝影系統,能在手術中提供即時影像,讓外科醫師在開刀時可同時定位病灶所在,術中可以執行DynaCT引導方向並立即評估手術的結果,是新一代的強力武器。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新建置複合式手術室19日舉辦開幕儀式,邀請高醫體系與高雄市議員等貴賓共同剪綵。 (記者王正平攝)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新建置複合式手術室19日舉辦開幕儀式,邀請高醫體系與高雄市議員等貴賓共同剪綵。 (記者王正平攝)

高醫胸腔外科劉又瑋醫師指出,傳統肺部小腫瘤患者需先於術前至放射科檢查室進行立體定位腫瘤的位置,接著回病房等候手術;病人必須在不同檢查室,病房及手術室之間多次移轉。另外,對於主動脈瘤或是剝離的高危險疾病,複合式手術室可以利用血管x光攝影,來達到精準定位、微創傷口的好處。

另外,以往傳統開胸手術耗時10-12小時,傷口15-20公分,現在混合式手術房的微創血管內支架手術,耗時只要2小時,傷口只有半公分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