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GO!GO!】淺談國家級綠道設計與魅力—淡蘭古道

文:吳雲天

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的淡蘭古道路網,曾是先民步行往來臺北與宜蘭兩地間的交通要道,沿途須越過幾道山脈,海拔高度最高不超過一千公尺,屬於淺山地形。回顧三、四百年來的歲月,這片土地經歷了太多動人的歷史,從最早的大航海時代,荷蘭人、西班牙人與平埔族凱達格蘭人交易取得硫磺與煤礦,到明末清初閩粵移民大量入臺開墾,種植水田與茶葉,萃取樟腦與藍靛,接著馬偕牧師前來行醫與傳道,直到日本據臺期間有系統的開發,以工業技術開採黃金與煤礦,讓往來於淡蘭路網的行旅,以及工作與生活在沿線的人口數達到最高峰。

然而,隨著民國13年北宜鐵路的貫通,便捷的鐵路運輸迅速取代艱辛不便的傳統人力與獸力搬運,淡蘭百年山徑逐漸卸下交通要道沉重的擔子,轉為在地村里間的生活之路。如今循著先民走過的路,在街尾巷弄之間尋找古道與先民生活中所遺留下的蛛絲馬跡,有的仍保有原來的風貌,繼續訴說那曾經人來人往的紅塵往事,但也有不少聚落已消逝在那荒煙蔓草間。所幸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透過文獻的回顧、歷史地圖的探勘,以及後代子孫的訪談,這些往日曾經繁華的山城聚落,我們仍有機會認識,雖然遺留下的往往只剩斷壁殘垣,但仍足以讓人想像當年的輝煌歷史。

古道途中不時可遇見先民當年拓墾居住的遺跡,右圖為古道沿途中的老厝,目前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古道途中不時可遇見先民當年拓墾居住的遺跡,右圖為古道沿途中的老厝,目前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古道途中不時可遇見先民當年拓墾居住的遺跡,右圖為古道沿途中的老厝,目前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圖:吳雲天)

最有設計感的古道

107年行政院通過國家級綠道主題軸線,選定淡蘭百年山徑為三條國家綠道示範路線之一,由於近八成的路徑都位處新北市轄區,因此新北觀旅局承擔絕大部分的執行工作。為了展現國家綠道的特色,前期整個淡蘭古道由千里步道協會執行定線,並確立淡蘭古道山徑硬體修復施工的工法,以復舊如舊的原則,利用石材、木頭、竹子等天然材料逐段修復古道,經過長達兩年的發包與驗收作業,依序整理出淡蘭古道北路、中路及南路,總長度達200公里,完整保有古道最純樸的底蘊。

淡蘭古道完全以自然素材修復遵守復舊如舊的原則。
淡蘭古道完全以自然素材修復遵守復舊如舊的原則。
淡蘭古道完全以自然素材修復遵守復舊如舊的原則。(圖:吳雲天)

淡蘭古道銜接古今,用路人隨著時間的轉動繼續走在古道上,國家綠道的設立希望能彰顯原本就屬於古道自身的特質,因此新北觀旅局邀請曾多次入圍葛萊美獎華人專輯設計的蕭青陽,擔綱規劃淡蘭古道專屬的長距離步道識別系統,以古道沿途常見已存在地球兩億年的雙扇蕨作為Logo,並於重要路段設置石刻立柱標示古道名稱,由於設計精美有質感與環境相融合,成為深受健行者歡迎的合影地標,同時彰顯古道沿途生態的獨特性。

設計師蕭青陽設計之淡蘭古道雙扇蕨Logo。
設計師蕭青陽設計之淡蘭古道雙扇蕨Logo。
設計師蕭青陽設計之淡蘭古道雙扇蕨Logo。(圖:吳雲天)

此外,由「早起設計」事務所細心設計淡蘭古道專屬網站與互動地圖,整合各路線的詳細資訊,納入包括裝備、氣象和山林守則在內的豐富資訊,並納入古道沿途在地居民服務據點,讓健行者可以事先預約各種在地文化體驗、交通接駁、食宿安排,規劃屬於自己的獨特深度體驗古道遊程,整個網站兼具美感與實用價值。

淡蘭古道的迷人之處在於居民仍生活其中,行走古道時藉由生活與文化的分享,透過商業服務提供,帶給健行者深入的體驗,同步帶動地方產業與文化傳承。

淡蘭北路 貢寮雞母嶺

從瑞芳出發,沿著古道翻過九份與燦光寮,來到面海的貢寮雞母嶺一帶,穿越樹林一路緩降的古道上鋪著一塊塊古樸的青石,邊坡下方陸續出現大小不一的埤塘,這些埤塘是先民手工砌石建構的蓄水小水壩,作為乾季時水梯田的水源,雖然當年雞母嶺層層田畦的壯麗梯田景色,已被森林與竹林取代,但是世居於此的蕭學苑一家人仍保留著祖先的水梯田,並經營「遇見雞母嶺」服務據點來接待事先預約的遊人。跟著蕭學苑穿過層層梯田,雞母嶺百年來的生活方式透過他的引路又再次呈現在大夥的眼前,以筆筒樹枝幹研磨的地瓜粿,倚山傍海最美味的在地美食,滿足了每一位健行到此的遊人。

雞母嶺古道上設立景點空拍地圖。
雞母嶺古道上設立景點空拍地圖。
雞母嶺還保有先民拓墾的水梯田景色。(圖:吳雲天)

淡蘭中路 雙溪柑腳

從雙溪車站前搭乘巴士來到柑腳,這裡曾是雙溪礦業的生產重鎮,如今是個純樸的小山村,來到村子裡的「柑腳驛站」服務據點,宛若世外桃源,也是健行者最喜愛的休憩據點,有乾淨的民宿、風味絕佳的手工烘焙咖啡、在地食材製作的精緻點心,以及代客叫車接駁等服務。柑腳四周的煤礦坑都早已歇業收坑,但當年燒製煤焦的泰發炭窯,仍完好如初的位於柑腳溪畔的河階地上,經歷數十年的起落,這種源自17世紀英國設計發明蜂巢式石砌炭窯呈現獨特的景致。來到上游的中坑,屬於淡蘭中路的中坑古道兩旁青山翠谷,草坡片片小溪淙淙,在藍天白雲下特別美麗,走上跨越小溪的石拱橋,古道的氛圍讓人著迷。

石砌的炭窯設計源自17世紀英國的蜂巢式炭窯。
石砌的炭窯設計源自17世紀英國的蜂巢式炭窯。
石砌的炭窯設計源自17世紀英國的蜂巢式炭窯。(圖:吳雲天)

淡蘭南路 坪林四堵

沿著有「茶道」之名的淡蘭南路穿過片片茶園來到坪林老街,紅磚砌的老茶行裡儲放著很多包烘焙好的茶葉,等待茶商前來批貨,這風景轉眼也走過幾十年的歲月。老街上的「坪感覺」成立於民國102年,充滿設計感與內涵,是淡蘭南路上最受歡迎的服務據點,不但提供坪林在地食材料理與包種茶,還精心選物以及舉辦展覽,讓來到老街的每一位遊人可以認識坪林的過往與當下。離開坪林市區一路沿溪而上,爬上石槽之後來到四堵古道,四堵古道又稱為北宜公路舊道,是日據時期開闢的道路,路況相當好走,沿途經過清澈的四堵溪與四堵苗圃,一片綠意景色優美,若腳程夠快,還可連走跑馬古道直下礁溪溫泉,將是非常豐富的古道之旅。

坪林老街上的「坪感覺」是淡蘭南路重要的服務據點,提供淡蘭旅行資訊、紀念商品及在地農產品。
坪林老街上的「坪感覺」是淡蘭南路重要的服務據點,提供淡蘭旅行資訊、紀念商品及在地農產品。
坪林老街上的「坪感覺」是淡蘭南路重要的服務據點,提供淡蘭旅行資訊、紀念商品及在地農產品。(圖:吳雲天)

淺談國家級綠道設計與魅力—淡蘭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