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肚緊繃不一定是抽筋! 周邊動脈疾病延誤治療恐截肢

一名78歲的老伯近日帶狗狗散步時,覺得右腳小腿肚緊繃且疼痛,起初以為是腳抽筋所致,間中曾嘗試做伸展拉筋、使用按摩滾輪舒緩疼痛,但症狀卻愈發嚴重,最後甚至無法持續行走、且右腳皮膚感覺冰冷,直到發現右腳背開始出現潰爛小傷口,老伯這才急忙向醫生求醫,經檢查發現竟是「周邊動脈疾病」,所幸傷口感染不是很嚴重且因及時接受治療,免去截肢的厄運。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死因,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近年來越來越被醫學界正視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是心臟及腦血管以外的動脈及血管出現「窄化」現象,一般好發於下肢,主要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若硬化的斑塊脫落、有血栓形成,最終將導致動脈完全阻塞。 ▲潛在危險因子會增加年輕人患上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 根據《Mayo Clinic》的資料顯示,美國約有1千萬人患有周邊動脈疾病,患者普遍年齡超過65歲,但若本身有糖尿病、抽菸、肥胖、高血壓等潛在危險因子會增加年輕人患病的風險。 醫生表示,患有心血管、腦血管以及下肢血管疾病的人,發生心臟病爆發、中風、死亡、截肢的風險更高。此外,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確診5年內死亡,另有20%的患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以下是下肢周邊動脈疾病的常見症狀: 1.  行走時下肢痙攣; 2.  腳部疼痛無法正常行走; 3.  單邊下肢發冷; 4.  腿或腳部出現潰爛傷口難愈; 5.  腳指甲生長比另一隻腳緩慢; 6.  患部皮膚發亮; 7.  腳背脈搏虛弱甚至沒有脈搏跳動。 少數周邊動脈疾病患者毫無症狀,也有部分患者多個部位出現症狀,因而增加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醫生呼籲民眾,若出現以上症狀,應儘早就診,透過改善疾病危險因子、藥物治療、血管腔內重建術等,改善心血管健康,並降低截肢的機率。 延伸閱讀高血壓引劇烈頭痛!中年男性確診罕見腫瘤 醫師曝「7大症狀」不可忽視健身前後吃什麼?專家:這樣吃,健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