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黨如雨後春筍是大黨墮落的結果

民眾黨12位不分區齊亮相 吳欣盈避談利益迴避爭議
圖片來源:中央社

總統大選已經提前進入垃圾時間,不管除了韓粉跟王浩宇之外,多數大概都不會相信「選前緊繃」、韓國瑜可能翻盤這樣的預言,就連最挺韓的媒體,最近風向也都開始轉了,不再「報喜不報憂」,韓國瑜的負面新聞也占據了很大的篇幅。

今年國、民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都不討喜、都討人厭,拜這兩人之賜,整個社會對立的氣氛跟緊張感,都比以往來得少很多,選舉的氛圍也沒有那樣肅殺;即便今年的選舉的主旋律是芒果乾,即便香港依舊烽火連天,但整體而言,這次選舉的激情、選民心中的悲情,都比去年此時來得少很多。

綠軍或許討厭韓國瑜、痛恨中國,但並不真的擔心韓國瑜真的會當選,他們也不真的相信民進黨執政真的是「品質保證」;「完全執政」、「讓蔡英文好做事」之類的口號,究竟能不能吸引更多的選票,還是反而會變成「票房毒藥」,誰也沒把握。

藍軍的分裂比綠軍更嚴重。郭台銘棄選這麼久,各方民調卻都沒有看到藍軍歸隊的訊號。藍軍不滿蔡英文跟民進黨執政,但也沒辦法認同韓國瑜,「下架蔡英文」之類的廉價口號,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共鳴。

張善政說,「沒辦法昧著良心」替國民黨不分區背書,要大家政黨票「隨心而去」。這話真是講到藍軍的心坎裡,很多知識藍的總統票,早就決定「隨心而去」,也不願意被韓粉綁架。

總統大選進入垃圾時間,不分區立委的選情還相對有趣一點,反而成為近期媒體關注焦點。更因為朝野兩黨大都讓人不滿、不分區名單都難看,所以選民的行為、選票的流向更難判斷,可能的變化也更大。

眾所周知,「單一選區兩票制」是對小黨生存極為不利的制度,從2008年實施以來,除了花東離島之外,沒有任何一個真正小黨或無黨候選人能當選區域立委(第9屆的洪慈庸、林昶佐、黃國昌、第8屆的顏清標,都是藍綠兩黨禮讓的結果)。

不分區立委得票超過5%才能分配席次的規定,更是對小黨極為不公,因為「選票不等值」的緣故,會讓選民更有誘因投給保證能過門檻的大黨,所以每次選舉都會出現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投小黨是浪費」選票的言論。

即便制度讓小黨難以生存,但在實務上我們卻看到,小黨越來越多。2008年,國、親兩黨共推立委候選人,除了藍綠兩大黨之外,新黨跟台聯不分區得票也超過3%;2012年立委選舉,親民黨、台聯都跨過5%的門檻,新黨、綠黨、健保免費連線的得票都超過1%;2016年,親民黨跟時力都得到超過6%的選票,超過1%的政黨有新黨、綠社盟、台聯等5個政黨。

而明年的立委選舉,除了民眾黨、時力、親民黨被認為有可能跨越門檻、獲得席次之外,綠黨、新黨、台灣基進、一邊一國、安定力量,也都有一定的討論度。

單一選區實施越久,小黨卻越來越多,這顯示藍綠之外有很多的民意,自認為沒有「被代表」,所以才不斷有新的政黨希望能成為這些民意的代理人。

我們從歷來兩大黨的總得票率也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2008年、第一次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國親聯盟得到51.2%不分區選票、民進黨則是36.9%,兩黨合計得到88.1%的不分區選票。2012年,國民黨得票率44.55%、民進黨34.63%,兩黨合計得到79.17%的不分區選票。2016年,民進黨得票率44.06%、國民黨26.91%,兩黨總得票率掉到70.97%。

3屆、8年之間,兩大黨的總得票率下降了17%。這中間當然會有「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究竟是競爭者加入瓜分了民意,還是民意流失才有競爭者加入?但這樣的趨勢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比較過去3次總統、立委選舉,總統、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的總得票率會發現,總統、區域立委這兩個同為「單一選區」的選舉,這兩者的得票率會比較接近,而不分區立委的得票率則會有較大的落差(以2016年為例,蔡英文得票率是56.12%、民進黨是44.06%,朱立倫是31.04%、國民黨是26.91%)。

區域立委本來就難生存,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需要跟對手短兵相接的區域立委,兩黨的人選也會更符合社會的需求;相對的,閉門造車、關起門來自己說了算的不分區,兩黨的候選人跟社會脈動就會有比較大的落差,更難獲得社會的認同與青睞。

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民的確比較不希望選票「浪費」,沒有辦法跨過門檻的小黨,爭取不分區選票的難度會高很多。但從兩大黨得票下降的趨勢來看,選民似乎也越來越不願意被兩大黨「綁架」,越來越想要在兩大黨之外尋找投票的標的。

加上今年選情並不激烈,兩大黨的總統、不分區名單又都破天荒的爛,選民有更強的誘因「隨心而去」。一些小黨有可能會取得比原本預期更好的成績,而不分區提名「不顧社會觀感」的兩黨,則可能受到比想像中更大的懲罰。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