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安美計畫 修建新屋安身安心

慈濟在尼泊爾的安美計畫,其中一戶是住在藍毘尼第一里村莊、60多歲的「哈其庫拉」和太太「塔其本」,與兒子住在這裡。慈濟七月收到提報,八月家訪,發現他們的住處相當簡陋,而且露宿在門前,原來當時屋裡有蛇。慈濟安美團隊很快地規畫,為他們援建新家,現在也已經入住。

八月的某天清晨,慈濟志工走進藍毘尼第一里村莊,經過的是「哈其庫拉」的家,卻見到他們露宿在家門前。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方繡凌:「進去這個家庭的時候,我們發覺到牆壁真的是倒塌了的,屋頂也是差不多用帆布蓋,這樣蓋著罷了,下大雨的話,是完全不能睡覺的,我們看到小孩子在吃著一盤飯,是完全沒有菜的,就是配鹽巴跟香料,我們就覺得說,要緊急發放了。」

沒有一處不漏水。而志工也看到哈其庫拉的鄰居都是磚瓦屋,因此決議在他們所擠身的角落重建家園,正逢雨季,考驗不少。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吳儀榮:「我們重建的話,單單拆那間屋子,我們需要三天的時間,如果我們把他家拆了過後,我們就有一個責任,就要很快地把它重建好,所以我們一直在趕工。(那這個屋子有什麼樣的特色?) 這個屋子主要的,我們一片鐵皮,第二片是隔熱膜,第三片是三夾板。」

就寢的地方,志工盡可能妥善規畫,還尊重他們伊斯蘭信仰,門窗與衛生設備方位要正確。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吳儀榮:「因為他是穆斯林,穆斯林朝聖的方向是東或者西,所以他(上廁所)不可以向(東西方),我們只好轉過來,門是向東邊,我們就把它的馬桶向左邊移,向去南邊。」

下一步,提升環境衛生條件,還設立排水系統,免去哈其庫拉一家人每天要手動排水的困擾。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吳儀榮:「他們沖涼過後,廢水沒有地方流,他自己的門前要挖一個小坑,滿了之後,必須要舀了,去後面的樹林倒掉,如果那些廢水滿,流出來,流到對面家或者隔壁家的話,他們就會吵架。」

安美團隊挖了一個5呎深的坑,引流廢水到地下,還為新房子彩繪,嶄新的景象,可以與鄰居增進和諧。60多歲都患有白內障的哈其庫拉與妻子塔其本,終於有了笑容,他們的二兒子也因此有了就業機會,增添家庭收入。

哈其庫拉的二兒子 伊斯蒂亞克:「我會努力賺一些錢,保持樂觀,然後賺到錢後,我會給父母,我感覺很棒。」

哈其庫拉的小兒子 薩非:「今天我覺得很好,現在不會被淋溼了,而且蛇也不會再進來了。」

13歲的小兒子薩非,也在慈濟補助下,重返校園學習。原本在逆境中的哈其庫拉一家人,開始尋找人生的康莊之道。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藍毘尼靜思語師資培訓 授服承擔更大責任
藍毘尼首次委員慈誠培訓 環保蘊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