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又二分之一》第四集:山又二分之一

作為拍電影的人,在我眼中,山為何迷人?又為何我們下山了卻屢屢渴望再次上山?前三集,我們與帶有不同山林哲學的人上山,讓山中不只有山,還有身旁的人與故事。《山又二分之一》最終章,我將和兩位電影人登山夥伴一同上山,友情考驗。

「為什麼喜歡山?」

這問題我被很多人問過,也問過不少人。

第一次爬高山是跟朋友去合歡北峰,回程時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那是個什麼樣的景色呢?約略下午三、四點,山頭細雨濛濛,視線所及的20至30公尺,茫茫一片霧氣。這絕不是大部分登山客會喜歡的天氣,但當時不知為何,我挺喜歡的。眼前的黑白灰好似一幅山水畫,而我從沒想過能走進一幅山水畫中。天地如此廣袤,我如此渺小。

但除了這很美的畫面外,登山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又累又苦又渴又餓,吃不好也睡不好,此外除了上述這些,還有可能遇到許多不可知的意外,與伴隨而來的生命危險。我想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永遠有人在問:「為什麼喜歡山?」

我大約是10年前開始喜歡山,幾年後開始帶朋友體驗山。12年前我曾跟自己說,這輩子絕不再拍紀錄片,12年後沒想到竟然拍了部跟山有關的紀錄片,然後一拍還拍了四集。這12年在山裡,我認識了許多人,也認識到更多的自己。而因為要寫這篇文章,我才猛地發現,剛開始接觸山時,你是仰著頭看山有多高。但如今再看山,我才發覺,山不只是高,還很遠,很深。深到你回頭時才發現,山已經帶你走了那麼遠。

《山又二分之一》的最後一集,發生在百岳四大障礙的奇萊東稜。有意外,有衝突,有友情的考驗,還有要不要喝尿的抉擇。我就問,喜歡山的人,是不是都有點M?

而為什麼喜歡山?我想到最帥的答案是:「山包容著所有東⻄,就看我們帶著什麼進去。」

《山又二分之一》的最後一集,同樣獻給喜歡山,以及對山好奇的你和妳。


更多《鏡新聞》報導
《山又二分之一》第一集:百岳不登頂
《山又二分之一》第二集:城市山人
《山又二分之一》第三集:希姆隆峰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