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伊朗總統之死 牽動中東情勢

一架直升機的墜落,造成伊朗總統萊希的意外身亡,引起世人對於三個問題的議論:「會不會引發伊朗『茶壺裡的風暴』?會不會引起周邊有事?以及會不會影響以哈戰爭?」中東的政治形勢發展,正逐漸進入「伊沙和平相處,世代交替;以哈戰事延宕,仇恨無解」的嶄新時代。

首先,伊朗會因此產生「茶壺裡的風暴」嗎?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高齡85歲的宗教最高領袖哈米尼,已在第一時間直接按下「維持現狀-維持穩定」的按鍵,由府會與司法高層組成的委員會也很快敲定在6月28日進行總統選舉。保守派的萊希雖曾被認定是哈米尼的接班人,但逝者已矣,目前暫代總統之職的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以及哈米尼之子穆吉塔巴,已成接班的兩大熱門人選。根據伊朗法律,最高領袖必須是什葉派最高層級的法學神學家。

而萊希意外墜機,純粹是天候不佳、直升機老舊與設備不夠先進、抑或是直升機駕駛的應變能力不足,或甚至是不為人知的鬥爭檯面化的不幸結果,都有待調查結果的揭露。

其次,伊朗總統換人做,「會不會引起周邊有事」?伊朗官方並沒有將墜機事件歸罪於外國勢力的暗殺,而美國和以色列官方也都慎重其事的自清。然而,在萊希的國葬儀式之後,哈米尼接見前來弔唁的哈瑪斯領袖,則曾說出:「消滅以色列……建立從(約旦)河到(地中)海的巴勒斯坦國。」且伊朗人民在街頭,依舊悲傷地痛斥美國。朝野仇以反美情緒仍不可小覷。

至於伊朗政局有變,「會不會影響以哈戰爭」?基於「消滅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政治目標,加薩走廊的戰事不會停止。去年10月以來,居間嘗試進行多次和平談判的卡達和埃及,都是功敗垂成。除了因為這是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個人政治生涯的生死之戰,阿拉伯半島君主制的遜尼派國家,譴責以色列的政治立場雖然明確而且堅決,卻並沒有形成同仇敵慨的區域政治氛圍。美國盟友-約旦國王就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沙烏地阿拉伯在靜觀其變之餘,也有苦難言。因為,一旦他們統治的人民從反猶太、反美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再進而演變成為「反專制,要民主」的「茉莉花革命2.0」,勢必危及波斯灣迄今仍是君主專制的各個王國。

簡言之,伊朗不會發生內亂,也會繼續支持哈瑪斯和巴勒斯坦建國,在6月28日的總統補選之後,可以持續觀察的是哈米尼的接班人選,但不論誰出線,應該不會改變重大的國策。伊朗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敵對態勢,不會改變,其與沙國化解歷史恩怨、外交正常化的方向,也應該會持續下去。

值得重視的還是:「教派爭議擺一邊,政經利益放中間」,對於阿拉伯世界的長遠影響。然而,這又有賴於伊朗與沙國兩位高齡85歲的領導人,能順利過渡接班。伊沙兩國去年3月在北京的和平破冰,代表著中東地區的和平發展願景。沙國國王沙爾曼年邁體衰,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做為未來的沙國國王,權力集中,正值40歲壯年。與此不同的是,伊朗最高領導人的接班梯隊重新洗牌,與歐美國家的關係,將更難看到改善的契機。

展望未來,短期的今年下半年,還有待美國大選結果而定;中期的未來三年,兩國年邁的領導人如果完成世紀交替,政治變數較大的,仍然是定期選舉的伊朗。什葉派在伊斯蘭世界是不足3成的少數派,伊朗長期以來,在黎巴嫩支持真主黨,在加薩走廊支持哈瑪斯,在葉門支持胡塞武裝組織。該國以「政治支持-軍事援助」的實質力量,與以色列進行的代理人戰爭,見諸於去年10月以哈戰爭迄今的複雜形勢。重點在於,新的總統和未來新的最高宗教領袖,會不會在和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友好的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增強政經軍事的互惠共榮。一個與沙烏地阿拉伯握手言和,與中俄加強戰略夥伴關係,經濟發展比以前和現在更好的伊朗,是否可能因為此次的意外墜機事件,更快的呈現在世人面前,值得吾人密切觀察。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世銀調降陸今明年GDP成長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