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務實風格有望解除德國政治僵局

工商時報【主筆室】 在各界引頸期盼了1個多月後,梅克爾(A. Merkel)領軍的基督聯盟(CDU╱CSU)與自民黨(FDP)、綠黨(Green)共同籌組大聯合內閣的協商「意外破局」,令媒體紛紛以梅克爾不敗神話破滅為題,大書特書,甚至直指梅克爾組閣失利若演變至解散國會重啟大選,恐難逃近年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及荷蘭選後僵局所產生的動盪,更會讓新一輪歐盟解體風險浮現。然而,德國股市與歐元卻在反映此一壞消息後不久,便能回穩,顯見比起輿論的喧囂,金融市場對於梅克爾時代(Merkel Era)可獲延續,相對有信心得多。 金融市場對德國政治僵局的淡定,絕大部份來自於歐元區經濟活動進入溫熱復甦,加以今年6月法國國會大選過後,身為歐盟堅實支持者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 Macron),取得完全執政優勢,可與有望四度連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聯手捍衛歐盟,促使歐盟進入政治穩定,且經濟快速成長的擴張高原期。因此,對於梅克爾應能順利說服兩個政黨與其合作的期待落空一事,金融市場選擇輕輕放下。 從政治面來看,基督聯盟、自民黨、綠黨的政治理念相差懸殊,組閣協商破局也不算意外。例如自民黨認為施行長達20餘年的統一稅,本意在透過大量補貼措施建設東德地區,如今不只無法促進東德地區進步,還嚴重拖累原屬西德地區的企業競爭與生產效率,實應廢除。但對於出身東德的梅克爾,與有著德意志統合意識型態的基督聯盟而言,統一稅是無法動搖的基本政策核心。 另一方面,在2015年難民危機後,基督聯盟逐漸扭轉移民政策,除了停止接納移民外,也將移民分遣至土耳其境內收容。惟對主張全球化的自民黨及人道考量優先的綠黨來說,遣返移民顯然違背了兩黨的核心理念價值。同時,在能源政策方面,綠黨認為德國應盡快立法廢除煤電,並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普及率;基督聯盟則對強推可再生能源所帶來的貧富不均副作用,頗為擔憂;主張自由競爭的自民黨也認為,煤電的去留應由市場機制決定,而非由法律片面否決。於是,在稅法、移民與能源政策各持己見下,自民黨率先表態退出組閣協商,也一度讓看衰梅克爾政治威望的聲浪翻揚。 不過,德國政治僵局當真無解?歐盟解體風險會由此再起嗎?那倒未必!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從國會席次來看,反歐盟的新選擇黨(AfD)雖在9月大選中攻城掠地,但在國會最大黨的基督聯盟與其過去4年的執政盟友、國會第二大黨社民黨(SPD),以及自民黨、綠黨等4大政黨,皆是忠誠的歐盟支持者,且國會加總席次高達近九成的情勢看來,絕大部分德國選民仍對歐盟保持信任態度,使德法聯手支撐歐盟的格局不變。 第二,在當前情勢下,梅克爾有3個可行選項能化解政治僵局,分別是籌組少數內閣、說服選後即表態不願合作的社民黨共同組閣,以及解散國會重啟大選。其中,以重啟大選,使新選擇黨有機會再增加國會席次為最差的情境。所幸,拜德國政治人物的務實性格之賜,擁歐陣營的4大政黨對合作組閣雖各有政治盤算(如不入閣可便於以反對黨之姿提高政治聲望與民意支持度),卻都心照不宣地避免走到重啟大選的地步。 遑論當前德國政治僵局的源起,乃是在面對外部環境變遷下,各黨因政策理念不同而產生的內政路線之爭罷了。有別於過去西班牙、義大利、希臘等國,因反歐盟政治勢力崛起所引發的政治僵局。 再加上隸屬社民黨的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 Steinmeier)不斷呼籲各黨在政治對抗之外,也須考慮政治責任,且在梅克爾組閣失敗後,第一時間召見社民黨主席舒茲(M. Schulz),舉行閉門會談。會後,舒茲一反早前拒談合作的態度,轉而同意進行政治溝通。梅克爾更在舒茲表態後迅速回應,任何時間、任何議題皆可協商討論,顯見德國政治領袖正積極避免極端事件,亦即防止二次大選發生,又讓金融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 只是,鑑於4年前基督聯盟與社民黨籌組聯合內閣時,雙方在諸多議題上僵持不下,花了2個月才完成協商的經驗,德國政治僵局恐怕還會上演一段時間。尤其是兩黨從德國經濟體制(偏重市場機制vs. 偏重政府管制),到新近的歐盟整合議題(如共同財政預算)、影響長遠的勞動政策(自由化vs. 社會主義觀點),以及本次大選重創兩黨民意支持度的移民政策…等,都有不小的歧異,既讓組閣協商耗時,也連帶影響英國脫歐談判等歐盟議事運作。 隨著本週末(12月7日∼9日)社民黨黨代表大會即將登場,是否再度與基督聯盟組成聯合內閣將產生較明確的決定,陷於組閣困境的梅克爾似正準備虛心接招。而這場政治僵局是否能盡快落幕,將考驗著身為德國國會第一大、第二大政黨的政治領袖們「相忍為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