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G20首度積極面對虛擬貨幣

工商時報【主筆室】 二十大工業國峰會(G20)正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最引人矚目的議題當然是貿易自由化的議題,面對川普對鋼鐵與鋁製品祭出懲罰性關稅,以德國為首、主張維持自由貿易原則的國家,積極醞釀在G20峰會的報告中,將「堅守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具有關鍵重要性」(the crucial role of the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trading system)等字句寫入峰會公告,阻絕日益增溫的貿易保護主義。 但是,大會公報宣示性大於實質約束,在川普不斷進行關稅攻擊的實體戰場上,G20捍衛全面貿易自由化,能夠做的其實有限。3月17日,德國總理梅克爾致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研究如何將產能過剩的鋼鐵產業作有秩序的規範,並且在G20的框架下尋求解決之道,點出了工業產能過剩是當前全球貿易的病灶所在。處理產能過剩所造成的傾銷行為,也是追求貿易自由化不能夠逃避的功課。 此次G20的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特別鎖定「虛擬貨幣」(Crypto Currencies)議題,針對引發全球關注、能見度越來越高、而且顯然產生泡沫現象的虛擬貨幣領域,在G20的框架下,共同擬定對虛擬貨幣的規範原則,核心則目標是「杜絕洗錢行為」、「引進金融創新」、以及「保護金融消費者」。 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引發暴漲暴跌的炒作現象,去年9月大陸金融主管機關發出全面禁止令,把虛擬貨幣交易趕出大陸,之後卻引發更大一波的全球炒作狂潮,帶頭的比特幣從5千美元暴漲了四倍後又瞬間狂跌,跟在後面的一千多種虛擬貨幣以及相關衍生商品(ICOs),有的以一日數倍的幅度暴漲暴跌,有的泡沫破滅消失殆盡,成為危害各國金融安全的隱患。 虛擬貨幣以及所依託的金融區塊鏈技術,無疑是近年來最重要的金融科技創新,如果能妥善運用,對於金融體系的效率與成本,將會帶來革命性的提升,但是,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前提,卻又是對現有的金融秩序的挑戰,甚至可能對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監理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各國金融主管機關莫不絞盡腦汁,設法找到既能鼓勵創新、又能防範金融犯罪的道路。 台灣在去年立法院會期的最後一天,朝野兩黨立法委員捐棄黨派成見,共同推動完成《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的立法,綜合英國、香港、新加坡、澳洲的機制,引進金融監理沙盒的機制,給予金融科技業者一年、必要時可以延長三年的創新窗口,排除既有法令的限制,展現立法院與金管會鼓勵金融創新的強烈企圖心。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始祖,英國金融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在3月14日,發給美國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網站Coinbase營業執照,同意該網站在遵循英國的反洗錢法規、以及金融交易標準的前提下,成為合法的金融業者。依據英國FCA的要求,Coinbase虛擬貨幣交易網站將必須要增加工程人員、提升客戶服務機制、以及建立法令遵循部門,在符合英國既有金融規範的前提下,進行虛擬貨幣、以及衍生的ICO項目的交易。同時,獲得金融營業執照的 Coinbase也因此得以與傳統的金融機構進行交易,產生對傳統金融體系的創新刺激。 英國金融監理局發出的營業執照,在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意義,遠超過日前委內瑞拉政府逕自發行委國的虛擬貨幣,也遠遠超過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期貨合約。歐盟法制局也在3月初提出報告,一方面估算虛擬貨幣所涉及的洗錢金額,可能達到56億美元,另一方面,歐盟法制局也在積極研究虛擬貨幣與區塊鏈的科技創新,對於總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可能帶來創新的機會。 在英國與歐盟主動政策出擊下,此次G20在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行長會議議程中,將虛擬貨幣的規範列入討論,將是各國政府首度聯手討論虛擬貨幣與區塊鏈科技的規範。 的確,虛擬貨幣與區塊鏈具有無國界、去中心化的特性,如同中國趕走虛擬貨幣交易,卻在全球引發炒作狂潮,各國政府依據國內金融法規,無法有效規範虛擬貨幣的交易,如果要設法在杜絕洗錢與鼓勵創新之間找到方向,跨國政府之間研擬出共同的規範,將是金融科技創新合法化的必要前提。 我們願意提醒金管會與相關主管機關,既然已經通過金融監理沙盒的相關法案,就應該積極鼓勵相關的金融創新實驗,虛擬貨幣固然有炒作與洗錢的問題,但是各國政府所思考的,已經聚焦在防範洗錢犯罪的同時,制定鼓勵創新的機制。 台灣為了通過洗錢防制的檢驗,過去一年對於金融機構施行了史無前例的嚴謹管制,但是美國新任聯準會主席鮑爾上任之後,積極推動金融法規的鬆綁,3月16日,參議院通過針對商業銀行的法規鬆綁法案,未來更將陸續通過將近十項的金融法規鬆綁措施,「鬆綁」將是今年美國與全球金融法規的主軸。在此大方向下,思考虛擬貨幣的規範,鼓勵金融科技創新,將是我們必須趕緊跟上的金融監管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