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估第二波ECFA衝擊可控 中經院籲給傳產多點關愛

中國6月15日起將終止ECFA早收清單134項商品的關稅減讓,工研院今天(12日)分析,儘管對工具機、石化業會有衝擊,但廠商已在做市場分散、提升產品高值化因應,尤其受影響產品佔工具機出口產值不到1%,衝擊仍在可控範圍。中經院則表示,ECFA當前對台衝擊有限,但中國經濟弱化,擴大過剩產能出口殺價競爭,讓台灣傳產腹背受敵,建議政府多給傳產一些關愛眼神,協助傳產鏈結ESG、AI,提升競爭力。

中國日前宣布15日起,終止第二波ECFA早收清單當中,134項商品關稅減讓,範疇包含石化、機械、鋼鐵金屬、運輸工具等。工研院12日發布今年台灣製造業、半導體業景氣展望時指出,沒了ECFA關稅優惠確實會影響相關產品競爭力,但以石化業而言,工研院分析廠商提供的資訊,以及觀察廠商在報章評論,發現石化業已開始進行市場風險分散,如外移到他國生產或是增加中國本地產能,同時,也透過提高產品差異化來做因應,不過,由於石化業上下游相互連動,建議相關業者都要提早因應。

至於工具機方面,工研院分析,工具機銷中比例逐年減少,以此次受ECFA波及的車床、磨床等6大產品來看,衝擊仍屬可控。工研院產業分析師陳佳楹說:『(原音)這些產品佔總工具機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大約事4成,佔工具機總產值大概是1成多一點,根據我們過去的分析,我們預估這個取消關稅(優惠)後,(稅率)從0回升到5(%)或到10(%)左右,大概產值的衡量影響會不到1%,所以相對來說,對工具機來說是一個可控範圍。』

工研院建議,相關受影響業者採取,以當地工廠來對應中國內需的需求,並持續拓展新興市場、朝產品高值化、差異化發展。

與會的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表示,ECFA早收清單539項產品當中,中國現在發動的兩波關稅優惠取消,約佔4分之1,金額看起來不大,但台灣傳產當前已是腹背受敵,一方面台灣非RCEP成員,沒有關稅優惠,中國又對ECFA出手,另一方面,各國也要求台廠到海外設廠,再加上中國經濟弱化,多項產品產能過剩,大量低價出口海外,殺價競爭下,衝擊台灣石化、鋼鐵、水泥等傳產,甚至電商、手機產業等,呼籲政府多給傳產一點「關愛眼神」,投入資源協助傳產鏈結ESG、AI等,會比較有機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AI需求爆發 工研院估今年台半導體產值將破5兆大關
林伯豐率團訪中 國台辦稱兩岸同國才是合作基礎
跟團赴中旅遊也被留置 陸委會再次提醒國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