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買股2年賠光積蓄 改拚存股「45歲年領200萬股息」

忙碌工程師老吳一開始想靠幾次交易就能賺到大錢,不僅沒獲利出場,甚至淪為任人採割的「股市韭菜」,慘賠後,調整自己投資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轉虧為盈。最初他為了快速致富,投資小台指,犧牲生活,一年還慘賠20、30萬元,後來融資買股,想槓桿翻身,不到兩年,把所有積蓄賠光,儘管一度買書學技術操作,每天下班後,記錄一堆指標、畫線圖,一樣賠錢出場,最後他才領悟,不再以小搏大,改換存股的方法,設定10年後45歲股利年領200萬元,終於成功在存股第1年股利年領18萬元、第二年50萬元,2年獲利超過25%,並擬定財務自由10年目標,朝45歲前股利年領200萬邁進。

自己一開始是抱著想要暴賺,進來市場海撈一筆的心態接觸股市,慶幸在還沒從股市畢業前,就不斷修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也是一項耐力賽,個人認為要長期的堅持下去必須了解幾個重點:

作者在慘賠後,體悟到5件事。(封面示意圖/unsplash)
作者在慘賠後,體悟到5件事。(封面示意圖/unsplash)

1、每個人都要有夢想

在電影《功夫》的台詞中:「人如果沒有了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每個人的夢想或大或小都不相同,但我相信,很少人的夢想是做現在的工作,直到走不動。一旦如果沒了主動收入,那拿什麼來支撐自己的夢想呢?基於這個理由,就算現在的工作再忙碌,都應該要抽出時間投資。

2、找到讓自己不會有壓力的投資方式

若有壓力的做一件事,一定無法撐幾天、幾個月,更別說幾年以上了。若覺得選股很難,那就直接買ETF;若覺得投很多錢壓力很大,那麼先少少量的投入;若覺得擇時買進有困擾,那就定期定額。總之,就是先選最簡單的方式,讓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進入市場,久了若有其他想法,再慢慢調整。

3、找到自己認同的標的

若是聽別人報牌,就算是看對,也不會有成就感,成就感對於每個人心態的鼓勵是相當大的。

4、相信自己可以從中賺到錢

這很重要,老實說會賺錢的東西,大家都會有興趣,若一開始就覺得股市如虎口,就會連進場的欲望都沒有,一直當個局外人。

但也不能把「從中賺到錢」誤解成「輕易賺到錢」,天下永遠沒有白吃的午餐,必須先將心態調整好,一開始的摸索與撞牆期難免都的遇到,但千萬別被市場嚇跑。當然時間久了,漸漸從市場中獲利,就會產生一種正向循環,激發出更多的熱情。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投資也是

許多人覺得工作是不得不的事,但其實在通膨的大環境下,投資亦是如此,資產會變得保值,會變的越來越貴,而貨幣不會。

5、長期投資股市,也不忘投資生活

自從有了盤中零股交易,幾千元的額度也很方便交易,也容易讓自己的現金持有比例越來越低,雖然存股就是要不斷的投入本金,但過與不及都不好。

太過的部分是指,將身上的資金投入過了頭,讓自己在生活上成了錙銖必較的人,那就有點本未倒置;不及指的是,投入幾萬或幾十萬的資金後,就害怕崩盤而不再持續性的買入股票,這樣即使獲得高報酬,也無法得到高的實值獲利。投資是為了讓自己與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不用奢華,更不需要奢侈,但適當的帶家人吃頓大餐、適時送小孩禮物或是來趟輕旅行,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也是一種投資,例如投資在可以幫助節省時間的家電,像是添購烘衣機或洗碗機等,對夫妻而言,都可賺到做這些家事的時間,讓家電成為節省時間的小幫手,特別是對於有小小孩的家庭,時間更是彌足珍貴。

雖然我也同意延遲享樂這個做法,但必須在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的條件下,才可進行。若是將所有資金都投入存股,導致當前生活品質下降,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想著靠存股十年來改善生活固然重要,但活在當下,也是必須重視的事。

---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人決策時應審慎衡量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本文摘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吳宜勲(老吳)/采實文化

(封面示意圖/unsplash)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皇翔配息6.3元 小股東怨「不務正業」 公司:航運沒什麼部位了

自組「存股ETF」第1年就領股利18萬 上班族淚喊:脫離散戶宿命

上市櫃最大手筆!聯發科配息73元創新高 現金殖利率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