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七十 「藝活相生‧工藝之樹」形象裝置藝術揭幕

「藝活相生‧工藝之樹」形象裝置藝術揭幕。(圖:工藝中心提供)
「藝活相生‧工藝之樹」形象裝置藝術揭幕。(圖:工藝中心提供)

▲「藝活相生‧工藝之樹」形象裝置藝術揭幕。(圖:工藝中心提供)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迎來了七十周年。「藝活相生‧工藝之樹」形象裝置藝術於三十日傍晚進行揭幕式及點燈活動,特邀國立臺灣美術館陳貺怡館長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李智仁執行長蒞臨參與,並安排南投縣內國小學童參與時光膠囊製作並埋藏於工藝樹周圍,一同許下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

「藝活相生‧工藝之樹」標記了工藝七十繼往開來的重要里程碑,其設計概念能連結至楊英風先生原創的工藝中心形象識別標誌,該圖案構想取自於「植物人格化」之創意並含有雙重意義,包含「雙手萬能」概念,透過雙手靈巧地運用,加以融注愛心與靈性,進而創造出精美新穎之產品;以及「生命成長」,顯示手工藝不斷地向上發展與無止境地向外擴充,並銷售至全球各地之至高理想。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入口意象裝置即由此識別標誌轉化而來,除了表達手工藝在當時發展的時代背景意義外,也承載當時工藝中心業務發展的終極目標願景。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指出,今年將以「藝活相生‧工藝之樹」形象裝置藝術接續第一代形象識別堡壘提及的概念與期許,以「樹」代表「守護」意象,延伸手向上舉的設計造型,表現「向上迎接能量、向下轉化為養分傳遞」的構想,並與草地、土地等自然環境產生連結;以「樹」指涉「教育」理念,象徵工藝人才及技藝的延續與傳承。

其曲線的設計,調和周邊建築物的直、硬線條;基座的網狀鏤空元素,則取自所在地草屯歷史悠久的草鞋編織工藝。新的形象裝置藉由樹的意象,隱含扎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之生命周轉,層加對人文及鄉土的情感,經時間的沈澱與積累後,透過新科技的加值轉身為新工藝呈現,也宣示在當代快速變遷的環境中,仍持續追求成長並能迎接改變。

回望過去歷程,從一九五四年「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的成立,經過五個不同時期的改變與歷練,完整了工藝中心作為臺灣最重要工藝推廣機構之角色的轉折與演進,而工藝中心立基於五個重要時期的身份與責任轉換,並隨工藝文化環境的改變,加深與社會的責任連結。如今,適逢工藝中心七十周年的當下,期待藉由新的形象裝置藝術連結,象徵在跨域的思考與實踐下,工藝中心向前邁開步伐,開創更寬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