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視野:蔡建仁退休的左翼聯想
■黃德北 7月結束也是學校學期正式終結的時間,人來人去,有教師退休,這樣才會有新進教師進來。在台灣學術圈知名的左翼教師蔡建仁也要從世新大學退休了。20多年前蔡建仁從美國回到台灣,投入台灣的社會運動,帶動了一波社運的高潮。隨後他從體制外走入學院,現在他又從學院走進大社會,希望潛龍入大海後,他會為台灣左翼運動掀起新一波的動能。 1970年代中期蔡建仁初抵美國參與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運動時,是所有的反對者中年紀最輕、也最具有戰鬥力的年輕人,因此大家叫他「小蔡」。當時美國的激進社會運動已經結束,雖然還有尼加拉瓜推翻蘇慕薩獨裁政權的桑定革命,但那已是全球左翼運動處於退潮階段。他並未因此動搖,承襲著60年代的左翼運動傳統,蔡建仁積極投入援救老政治犯陳明忠的活動,終於迫使台灣政府不敢將陳明忠處以死刑。他更前往美國各地與當時的留學生接觸,將進步的思潮介紹給這些留學生。目前四、五年級留美的進步知識份子鮮有未曾受其影響者。 解嚴後,蔡建仁立即就從美國返台,直接投入台灣的各項社會運動,在勞工運動、農民運動、環保運動等領域都可見到他的抗爭蹤影。但1990年代以來民進黨開始介入台灣社運,蔡建仁所主導的自主社運被民進黨新潮流系視為眼中釘,不斷遭到打擊與阻撓,同時台灣社會也日益被族國主義所壟罩,人們愈來愈只問藍綠、不論階級,終於迫使他逐漸從社運圈淡出。 淡出街頭「武鬥」場域,蔡建仁在文化戰線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從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實踐筆記、立報到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等進步文化活動與機構的創立,都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另外,20餘年間他以趙萬來等筆名撰寫了上百萬字的評論文章,除了介紹新的思潮與觀念外,更從左翼批判的角度對時政進行評論。 他也是最早敏銳的指出目前反媒體壟斷運動中的某些人在戒嚴時期就是反共打手,並對這類偽裝的自由主義者大力批判與揭露,但這樣的左翼批判色彩,卻不容於當前台灣的政治氛圍,使他顯得如此的政治不正確。蔡建仁的嚴厲批判也及於左翼的同志,他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與左翼的同志,更對進步學者有著高度期待,但台灣素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傳統,學者更怯於行動,因此他對同志與進步學者的批評常常遭到反彈或讓人懷恨在心,使他處境日益孤立。 蔡建仁唐吉訶德式的抗爭注定了他的失敗,這也是目前台灣左翼所面臨的困境,如果我們不能進行有效的集結與組織,對抗體制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世新大學社發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