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金牌不同命 台灣帕運選手獎金僅奧運1/5 沒月俸還要怕失業

帕運已在24日登場,台灣共派出十名選手、參與六項運動賽事。各界為這群生命鬥士站上世界舞台而感動,也引頸期盼選手們能替台灣爭光。然而,儘管帕運與奧運屬於同等級賽事,但兩者的奪牌獎金懸殊,受訓制度也不同,一起來了解!

帕運選手若奪金牌,獎金只有奧運選手的1/5,也沒有月俸制度。(圖片來源:教育部體育署)
帕運選手若奪金牌,獎金只有奧運選手的1/5,也沒有月俸制度。(圖片來源:教育部體育署)

帕運8月24日拉開序幕!台灣十選手參與六賽事

第16屆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於8月24日在日本東京國立競技場舉行開幕儀式。這場每四年舉辦一次的賽事,是全世界身障者競技水準最高的運動盛事,台灣原稱「殘障奧運」,後來在2004年正名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帕運」。

台灣代表團從1992年首次參與帕運,時至今年,已連續第八度參賽;歷屆帕運獎牌數累積5金、6銀、13銅。今年我國派出十名選手參與帕運桌球、田徑、健力、柔道、羽球與游泳六個項目。

延伸閱讀》帕運2020轉播怎麼看?帕運台灣選手賽程、轉播頻道一次整理

平平是金牌 帕運獎金400萬奧運2000萬 教練獎金差20倍

奧運選手根據《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的規範,金牌獎金為2000萬元、銀牌700萬元、銅牌500萬元;第四名300萬元,第五、六名150萬元,第七、八名90萬元。

至於帕運選手的獎金頒發,則是依據《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勵辦法》的規範。2020年金牌從240萬元加碼至400萬元、銀牌維持144萬元、銅牌84萬元;第四名48萬元、第五名30萬元、第六名18萬元。

兩場賽事的金牌獎金相差了五倍,比例相當懸殊;而在有功教練獎勵部分,以金牌為例,奧運500萬元,帕運僅25萬元,更是相差了20倍之多。此外,奧運選手得牌後的獎金,可選擇月俸,使其賽後生活更有保障;但帕運選手卻沒有選擇。

延伸閱讀》台灣隊出征帕運 金牌獎金竟「差5倍」!

培訓制度大不同 帕運選手參加比賽還要擔心失業

若以培訓經費來看,政府對於參與東奧的國手,已擬訂「黃金計畫」,編列三年共12億元的經費;但帕運選手卻未享有同等完善的規畫,今年的培訓經費僅6366萬元。

而在就業方面,依照過往案例,帕運選手幾乎原本都有其他正職工作,因為沒有政府的專業栽培,大多是比賽前才臨時組團訓練。部分帕運選手在參賽期間,甚至要擔心請假出國太久,回國會面臨失業處境。

各界呼籲公平對待 民進黨團:福利相同、獎金可再討論

為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費鴻泰等人,呼籲對於運動員培訓不應「大小眼」,主張修正《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納入身障選手培訓,重新檢討身心障礙選手選、訓、就業機制,鼓勵優秀選手以企業或公股行庫協助培訓,以及帕運獲得前三名的選手比照奧運提供月領獎金領取辦法。

無黨籍台中市議員陳清龍也直言,選手要在賽事中得牌都不容易,雖然帕運的規模較奧運小,但位居相同賽事等級,因此獎金應與奧運同等提升,公平對待運動選手。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羅致政,則以體育署的說明做出回應。他表示,帕運選手出發前,同在國訓中心受訓,福利與奧運選手相同。至於是否比照奧運獎金金額可再討論,但應考量比賽規模及國際重要性。

延伸閱讀》帕運國手選訓獎 國民黨團籲比照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