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運為什麼叫帕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是什麼?與奧林匹克運動會有何不同?

台灣選手今年在東京奧運廣獲佳績,不僅讓全民更團結,也提升大眾對運動的關注。不過所謂的「東奧」,其實包含「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兩大運動賽事喔!這次東奧,台灣也有 10位帕運選手出賽,力拚奪牌。究竟「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是什麼?和我們平常熟知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有何不同呢?

帕運將在8月24日於東京開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帕運將在8月24日於東京開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帕運為什麼叫帕運?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是一項為身心障礙者舉辦的國際型綜合體育賽事。它是由希臘語介詞的Para(意指旁邊或並行),與Olympic的lympic組成,意旨與奧林匹克運動會平行地位的運動會。

延伸閱讀》奧運還沒結束 台灣10位帕運選手熱身力拚奪牌:桌球男單世界排名第一受矚目

為何會出現帕運?

1944年,一名英籍猶太裔神經科醫師路德維希.古特曼(Sir Ludwig Guttmann)應英國政府要求,在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Stoke Mandeville Hospital)開設脊柱損傷中心,對因戰爭導致脊髓受傷的軍人,進行生理、心理及社會的整體性復健治療。原想利用輔助性運動,減輕患者長期住院的無聊;後來發現經過各項運動訓練後,脊髓損傷的患者,在肌力、肌耐力及協調性上都有顯著進步。隨著時間推移,治療復健運動逐漸發展為休閒運動,接著演變成競技運動。

1948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當天,古特曼醫師組織了初次的輪椅運動員比賽,並將其命名為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這是帕運出現的一個里程碑。

帕運首次是什麼時候?

第一屆帕運於1960年首次在義大利羅馬舉行。它與同年舉辦的奧運,共享同樣的場地設施,且有來自23個國家、共400多位運動員參與。此後,帕運每四年舉行一次。時至2016年在巴西里約舉辦的帕運,已有多達176個國家、共4500多名運動員參與。

帕運有哪些項目?

每一屆帕運的比賽項目,都會新增或修改。從最早較為普遍的輪椅運動項目,如籃球、射箭、網球及桌球等,陸續增加了田徑、羽球、橄欖球、游泳、柔道、足球、輕艇與鐵人三項。另外,還有腦性痲痺或其他嚴重肢殘的運動員,坐在輪椅上比賽的地板滾球,以及為視障人士準備的盲人門球項目等。

帕運有分級制度嗎?

在帕運中,各項運動賽事都與奧運一樣,是有分「量級」的,而各種賽事的分級制度有所不同。因為每一位身心障礙運動員的身體損傷功能類別與狀況不一,運動表現也會產生不盡相同的結果。為了公平競爭,就必須有公開公正的分級制度,分級時會由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運動教練一起進行。目前符合帕運參賽的障礙類別,有八種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與心智障礙,且須同時符合不同障礙運動項目的最低障礙標準,才能獲得運動級別參與比賽。

奧運、奧林匹亞、奧運五環、奧運格言 Faster Higher Stronger 及相關標章與吉祥物為國際奧委會、東京奧委會或其相關機構所擁有。本網站與上述該等機構並無任何贊助或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