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增長不運動下場慘! 骨科醫師警告:提前預防失能關鍵是它!

談到肌少症不得不注意!因為它是老年失能的兇手,最主要因素就是骨骼肌重量與功能減少,可能會造成失能、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高,事實上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40成人肌肉量會逐漸流失,骨科醫師提醒務必多運動增強肌力。

圖/TVBS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肌少症是肌肉質量減少,體能條件變差症狀,與骨質疏鬆症一樣,好發於高齡的銀髮族,根據文獻統計,如果年紀超過70歲以上,可能肌肉的條件與肌肉的強度,跟年輕相比只剩下一半,因此除了要多運動之外,平常飲食也要有足夠的蛋白質。」

臺北榮總脊椎外科主治醫師林希賢:「那要維持這個身體體重除了脂肪以外,肌肉的這個成份。需要養成,要培養這個肌肉成分的話,就是要多做一些肌肉的阻力訓練重量訓練等等。預防的話就是還是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那運動的頻率以及運動的強度。」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治醫師王柏涵:「隨著年紀的增長,肌肉的流失量慢慢變多有關。那我們有幾個簡單的預防的方法,比如說,就是可以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之外,要有足夠的運動量,比如說墊腳尖的運動啊,走路的運動啊,散步啊快走啊或是游泳,都是一個很好的運動方式。」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隨著年齡的老化,人體的肌肉無論是質量或是力量都會開始產生退化,甚至開始對日常生活產生功能上的影響,骨科醫師建議培養運動習慣,能改善肌少症帶來的困擾。」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吳博貴:「因為我們可以坐起身運動來訓練我們下半身,首先找一張扎實的椅子雙腳打開,這時候我們快速站起來,然後緩慢慢慢慢坐下,再快速站起來慢慢慢坐下,用這來訓練我們大腿肌肉。」

圖/TVBS
圖/TVBS

彰化秀傳醫院骨科部主任胡名賢:「你找了一個比較堅固的牆壁,然後距離大概就是一個我們的,比我們的手的,這個長度再接近一點點,所以確保你的那個肘關節是彎曲的,然後這個時候慢慢的往前,過去第一步先這樣子,然後撐住以後當然不能夠完全貼到底,你的肘關節,不能夠完全貼到底再出來。」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肌肉流失,這是在老化的過程常見的現象。也會有人因為癌症,經過治療,會有比較長時間,沒有運動,或是飲食攝取比較差的時候,會加速肌少症情況。」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吳博貴:「想蛋白質不諱言,就是吃一些這個雞肉啦,雞蛋,這方面牛奶豆漿等,每天最好就是太陽就是中午前後兩個小時,最好接受,大概20到30分鐘的太陽的照射,這時候可以增加我們,身上維他命D產生。」

臺北榮總脊椎外科主治醫師林希賢:「研究看起來如果發生髖關節骨質骨折之後,其實這個餘命的這個就會大幅縮短了,所以平常要,但是一旦發生了肌少症跟骨質疏鬆的時候,現在的醫學要把它慢慢培養起來,也是速度不是那麼容易。」

肌少症伴隨骨質疏鬆!醫師:「多運動增強肌力。」

骨科醫師指出每一餐至少都要攝取蛋白質。

彰化秀傳醫院骨科部主任胡名賢:「比方說是奶蛋魚肉豆類,針對一些不吃肉一些素食的一些病人呢,我們建議豆類的營養可能要多攝取一些,養成運動的習慣,運動的習慣以阻力型的運動會比較好,什麼叫阻力型的運動,就是說類似我們去健身房舉啞鈴,或是在家舉那個有裝了水的寶特瓶。」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治醫師王柏涵:「除了蛋白質的攝取啊,像是鈣質啊,會有維生素D啊,都是要去注意的,因為肌少症,常常伴隨著又是骨質疏鬆,因為肌肉骨骼是屬於一個一起的系統,那一旦發生骨質疏鬆合併骨折的話,身體的機能就會衰退,長期臥床的狀況之下,肌肉的量就會越來越少,然後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還會造成死亡。」

圖/TVBS
圖/TVBS

臺北榮總脊椎外科主治醫師林希賢:「外觀看起來就是駝背啊,然後行走就是比較無力的這種情況,那很容易因為一個不小心的一些日常生活動作,比如說曬衣服或是坐馬桶,或是拿個稍微比較重的東西,就可能會發生發生骨折。」

骨科醫師:「持續運動維持肌肉輛維持肌力!」

骨科醫師提醒,透過運動維持肌肉量,應盡早把肌肉本存起來,維持肌力,讓身體更健康。

更多 TVBS 報導
減肥健身必看!專家曝超強「增肌早餐」 1飲品預防肌少症
全台45萬人患病!中高族群別輕忽 死亡率是一般人3倍
日本高齡社會新課題 與失智長者的共融
北榮研究!改變「這件事」能減少肝硬化 合併肌少症及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