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政黨卻有「老人政治」傾向 民眾黨何以未老先衰?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媒體人、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國發所博士

美國媒體近來最常出現的議題,不是經濟或移民問題,而是總統候選人的年齡問題,「老人政治」(gerontocracy)成了美國國安問題和總統大選的首要焦點,這可是史無前例。82歲的現任總統拜登已是美國史上年紀最長的總統,近來又被美國司法部「認證」,形容他是「記性不佳的老人」。「太老」在成為政治議題之後之所以難以易攻難守,正因為年齡是科學數字,具不可逆性,一旦定型成選民心中的刻板印象,苦心經營的政績宣傳都難以挽回。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視為是30歲以下年輕人的新政治偶像。(圖/民眾黨臉書)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2)被視為是30歲以下年輕人的新政治偶像。(圖/民眾黨臉書)

二月出爐所有的總統民調,紛紛將「年齡」列入重點問題。ABC News和益普索(Ipsos)民調發現,86%美國人覺得拜登太老不適任、59%認為,無論登或現年77歲的川普,再當總統都過老;NBC民調顯示,61%選民認為川普的官司是個問題,卻有高達76%選民更擔憂拜登的年紀。學術界甚至出現了新的研究名詞:「超級老人」(Super-Agers),用來形容那些7080歲以上,心智和能力卻能與中年人相比擬的長者。台灣人最熟悉的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堪稱美國超級老人的箇中翹楚,83歲的她,還要繼續競選連任。若以全球領導人的中位數年齡62歲來看,美國政壇確實很「資深」。

台灣對於政治人物的年紀的定義,近十年趨勢改變很大。

2014年,美麗島世代的呂秀蓮、游錫堃等人試圖參選雙北市長,被酸是「五府千歲」,但當年他們也分別才69歲和65歲。相較於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柯文哲64歲、侯友宜66歲和73歲的趙少康,年齡是個從未被關注的議題,甚至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還被視為是30歲以下年輕人的新政治偶像。既然如此,何以民眾黨在選後屢屢被質疑面臨泡沫化危機?

在政治學上,所謂「老人政治」的定義,可以指國家或組織的領導成員年齡偏高,同時也能形容政黨行事風格偏老派、政策偏守舊。一個政黨可以老,但是領導成員、政策走向很年輕,這樣則脫離了老人政治的範疇;若一個政黨黨齡很年輕,但領導階層食古不化、思考保守,則終究走向衰弱。政治人物個人老,長江後浪很快就可以推前浪,但若一個政黨有老人政治的傾向,則組織中易產生世代對立、流動性高造成留不住年輕人才、政黨面臨接班問題等。政黨的老派與政治人物的老,是兩種不同的層次。

例如國民黨,在2016年敗選後才意識到世代交替的重要,老人佔據高位太久,導致必須幾個十年才能彌補人才接班的斷層。民眾黨雖是年輕政黨,但卻在選後頻頻暴露了老人政治的早期三大徵狀。

首先,葉克膜之母也是民眾黨之母蔡壁如,從柯文哲的關鍵心腹瞬間變成棄婦,民眾黨決策中心僅環繞黨主席一句話定生死,放眼望去,看不出有計畫的培養領導接班人,四年後若柯文哲要參選2028,屆時已68歲,還能再一人拉全黨多久?再者,民眾黨每到地方選舉,派出臨時靠行的選將,即便年輕,但參選人大多短視,力拚三個月,選上算賺到,而落選後,政黨卻沒規劃後續的在地經營模式,地方組織後繼無力,曇花一現。

近來年輕發言人楊寶楨請辭引發喧然大波,再度凸顯民眾黨內缺乏系統性的人才培育和晉升制度,導致有心發展的有志之士紛紛求去。自從民眾黨成立以來,綜觀檯面上或檯面下,已有多少抱著理想的幕僚來了又走,且離開的都沒有一句好話。對新的政黨而言,短期性的黨內良性競爭或許是進步良藥,但長期未改善,政黨架構就會鬆散如沙。骨質若疏鬆,怎麼長得高?

若這些老人政治症狀沒有盡早得到精準治療,民眾黨確實存在高泡沫化風險。政治上,無論是個人還是政黨,年齡不是問題,心態和體質才是。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民眾黨會不會像蔡壁如所言泡沫化?
觀察/國會龍頭爭霸戰 想想干「小老百姓」底事?
總統、立委雙少數的格局 新總統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