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復課,要帶酒精去學校?統整防疫必備5項物品


<p>考量國內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幼兒園也在指揮中心的指引下,收托人數降載至50%,開始復課。</p>
<p>根據指揮中心指引,幼兒園收托的幼兒以醫護、警消、低收及中低收、雙薪但無其他照顧者、經專案評估核准等五類家長子女為主。教師與到園兒童需全程戴口罩、落實量體溫,在教室內也須安排梅花座、用餐時使用隔板等防疫措施。此外,幼兒園也應調整課程模式,降低師生肢體接觸可能;幼兒常用活動空間標示行進動線及等待區;靜態活動於桌面進行為原則,避免碰觸地板等防疫措施。</p>
<h2>備足個人上學物資,避免共用</h2>
<p>面對幼兒園復課,家長心情猶如開學時緊張焦急,防疫期間上學與平常上學時需準備的物品有何不同?以下是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老師何翩翩、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總會長王超敏提供家長物資準備建議:</p>
<ol>
<li><strong>口罩3~4片備用</strong>:孩子在園所需全程戴口罩,家長能為孩子多準備3~4個備用口罩,若上課期間不慎染污或弄濕,可讓孩子丟棄替換。</li>
<li><strong>個人文具用品</strong>:建議準備孩子的個人文具用品蠟筆、彩色筆、三角鉛筆和橡皮擦等,不要與他人混用。若家長不便購買過多文具用品,也可向學校確認共用文具的消毒頻率,是否每堂課結束後皆會消毒,也提醒孩子常洗手、避免觸摸掩口鼻,防止細菌及病毒感染。</li>
<li><strong>抽取式衛生紙</strong>:家長每週可讓孩子攜帶一包抽取式衛生紙到校使用,避免與他人共用。</li>
<li><strong>附蓋水壺</strong>:雖然每個班級皆有茶桶、飲水機,幼兒園孩子也常用水杯飲水,王超敏仍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個人專屬的附蓋水壺,以確保不會與他人交互感染,也避免小手不慎觸摸到飲用水,將細菌、病毒吃下肚或有噴濺的疑慮。</li>
<li><strong>個人睡袋</strong>:孩子午睡的睡袋,建議每週能帶回家清洗一次,確保清潔。</li>
</ol>
<p>除了個人用品之外,家長也能與園所確認防疫備品、環境、教具清潔。防疫準則相同,然而每間幼兒園的防疫做法仍有所差異,王超敏建議家長能聯繫孩子的幼兒園或托嬰中心,若酒精、洗手乳、香皂等消毒用品已有準備,家長就不用再額外費心。</p>
<h2>調整作息,熟悉上學節奏</h2>
<p>疫情來臨,也連帶影響孩子上學作息的節奏,未到校時間超過兩個月以上,孩子恐已習慣在家晚睡晚起的生活。何翩翩與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秘書長呂家誌提供復課作息調整指南,讓家長能帶著孩子恢復熟悉的上學日常。</p>
<h3>1. 提早開始調作息</h3>
<p>幼兒園尚無課業壓力,也無教學進度的差異,何翩翩認為,對幼兒園孩子來說,復課最需要的收心操仍在生理方面的作息調整,如起床、睡眠、吃飯等時間的規律性。他觀察,疫情期間大部分家庭皆有孩子睡眠、起床時間不斷延後的問題。他建議家長能提早一星期,每天將起床與睡覺時間提早10分鐘、15分鐘,漸進式同步到上學模式,並充足睡眠,讓孩子的生理時鐘能重新適應上學的步調,減低孩子睡不好而在校情緒不佳、專注度下降的影響。</p>
<h3>2. 增加運動量</h3>
<p>疫情期間,孩子無法到公園散步活動,大幅減少了活動的空間和時間。何翩翩建議家長,若家中不適合跑跳,可以帶孩子至少爬爬樓梯,增加體力。呂家誌也認為每天的生活安排能穿插動態與靜態,減少3C使用時間,促進身體健康。</p>
<h3>3. 增加自理能力,提醒衛教觀念</h3>
<p>回到學校上課以前,家長也可以讓孩子持續練習使用餐具吃飯、穿脫衣服、處理拉鍊及釦子、自己上廁所、練習整理自己的背包,漸漸讓孩子回復上學的步調,喚醒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孩子提醒防疫觀念,讓孩子了解在學校也需要注意勤洗手、不脫口罩等互動原則,保護自己的健康。</p>
<h2>做足防疫功課,保持正面思考</h2>
<p>防疫警戒降級,孩子回到學校上課,家長重回工作崗位,不免仍有焦慮、憂心防疫是否充足的問題。臨床心理師周彥君說明,這樣的擔心人人皆可能遇到,最需要的是理解自己的擔心,並找到方法應對。</p>
<p>家長擔心染疫、擔心孩子找不回步調,情緒難免急躁,也有可能和孩子的情緒交互影響,造成親子間不愉快,加深緊張並陷入惡性循環。周彥君認為最好的方法即是找到能讓自己開心的方法,例如減少暴露在疫情相關新聞,並保持正向思考,帶孩子了解疫情,也和孩子討論回到學校的原因是因為疫情趨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評估已可逐步恢復原先生活步調等;也可以在準備回去上班上課前的親子時光,共享一頓好吃的晚餐,作為回到學校、回到工作的準備儀式。</p>
<p>最後,他也提醒家長能參閱防疫隔離中的安心原則:安(safety)、靜(calming)、能(efficacy)、繫(connectedness)、望(instilling hope)。促進安全的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平靜鎮定,深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並調適情緒;提升效能感,適當安排作息,能自我控制;促進聯繫,利用視訊或電話,與好久不見的親友聯絡,獲得情緒上的支持與紓解;灌注希望,拋下負面思考,相信自己已做好萬全的防疫防護,並自我勉勵,保持正向的思考。</p>
<p class=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盤點各國復課經驗 過來人給台灣親師6大建議
防疫,不該是拒絕前夫/妻探視子女的理由
老爸不要鬧!6種超爆笑寶寶創意穿搭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