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鎮靜又安眠,父母震驚難安眠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林應然

假鎮靜真毒害幼童

新北幼兒園餵食兒童安眠鎮靜藥事件真是疑中疑、奇中奇。說穿了餵食兒童安眠鎮靜藥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幼童不吵鬧、好照顧,老師們也可以因而獲得充分休息。筆者相信餵食安眠鎮靜藥的老師們並不了解藥物的詳細藥理作用,也不知道這樣會毒害幼童,只知道會讓幼童安靜、好照顧,因為每位老師依幼兒年齡只能照顧2─4位幼童,但約10位幼童有被驗出有安眠鎮靜藥品「巴比妥」(Barbiturates)及「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等藥物殘留,因此推斷這是一個集體行動,最可能來自上層的交代。

根據報載,衛福部醫福會6/15又證實新北市汐止地區一名與新北板橋餵食兒童安眠鎮靜藥事件同體系幼兒園的幼童有被驗出體內有三級毒品苯二氮平(BZD),雖因尿液濃度不高,結果被判定為陰性反應,但因餵藥事件爆發至今已經一個多月,相信事件爆發後沒有幼兒園老師敢再餵食,藥物代謝掉的幾乎都已經代謝掉了,只剩一些殘餘可以呈現在尿液中,現在的陰性並不表示之前也是陰性。唯一還可以作為呈堂證據的只留存在沒有被代謝掉的頭髮中,頭髮平均生長的速度每個月約1公分,只要有5 公分的頭髮,就可以回溯5個月的事證了,且可從毛髮的長度位置得知是多久前吃的,已經吃了多久了。

疑中疑、奇中奇

大家都相信新北幼兒園餵食兒童安眠鎮靜藥事件不是市長或局長餵的,只是對新北市政府對這事件的處理方式頗有微詞,這可以從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民眾對新北市長的處理方式不滿意看出。這個攸關國家民族幼苗全國矚目的事件,縣市行政及檢調單位應該及早處理,讓事實早日水落石出,不要讓各種混淆視聽的議論到處延燒。

食藥署及新北衛生局曾出示有幾種含巴比妥(Barbiturates)的複方藥品,似乎要將事件導向醫療院所開出的幼兒看病處方,引發醫療院所反彈,如果真的是來自幼兒看病的醫療院所,理論上不太可能這些幼童同時在長時間內因生不同的病被不同的醫師屢次都開出同樣含有安眠鎮靜劑的處方,更別說這些藥幾乎都用在大人,極少用在兒童,再說病人若不是屬於癲癇的神經疾病,醫師極不可能會開立單方巴比妥等安眠鎮靜劑,更不可能在一般疾病開立含有巴比妥的複方藥品給兒童服用,若真的有開立,院所每日都會將處方上傳雲端健保資料庫,一定可以在兒童看診的院所及健保資料庫中被查到。

再說複方藥品若要達到安眠鎮靜效果,必須要使用高劑量,但此時同樣存在複方藥品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吃下過多劑量,因此比較可能是使用單方的安眠鎮靜劑。衛生局如果有疑慮,大可直接去醫療院所調閱病歷,或要求家長回去看病院所確認,看看處方有無含安眠鎮靜藥便知,何以至今未查?任令爭議延燒?

為什麼有父母說兒童說被餵了「彩虹」藥水?老師為何原因要餵食?是否有來自父母親的授權?該彩虹藥水的成分是甚麼?來自誰的授意?這些事早就可以對外說明,以杜悠悠眾口。幼兒園幫兒童代家長餵藥是常有的事,但應該是依照父母帶兒童看病後提供之藥袋內的醫師處方餵藥,不可能任意由老師自行拿出五顏六色的彩虹藥水幫兒童餵藥,除非是飲水或食物,否則即使餵維他命都不應該,更不可以餵含有不明來源之管制藥。

筆者早期就曾聽聞有些幼兒的照顧者為了可以比較輕鬆帶幼童,或是為了外出辦事,而會使用安眠鎮靜藥給幼兒服用,如今爆出新北幼兒園餵藥事件,雖然感到震驚,但並不意外,但這是在安眠鎮靜藥尚未被嚴格管制以前,之後由於取得安眠鎮靜管制藥品必須有專用處方及身份證明簽名領受,並造冊登記,衛生局也會不定期稽查,院所若有違失,起碼罰款6萬元以上,院所就不可能隨便開立,藥物也很不容易取得了。

合理懷疑,如果幼兒園未曾違法做此事,為什麼要滅證讓監視器與通聯記錄消失?為什麼被閉園、被罰款、被送檢調而不對外說明抗辯?這種攸關幼兒園生存與信譽的重大事件,難道不值得起身捍衛?

槍聲一響,樹上哪還有棲鳥

今宵夜難眠,目前全國有送孩子到幼兒園的家長,每個人都在問,我家的小孩到底有沒有被餵食安眠鎮靜藥?餵了多久了?頭腦及器官有沒有受傷害了?「巴比妥」(Barbiturates)及「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為鎮靜安眠劑,為三、四級管制藥品與毒品;大人的半衰期約100小時,兒童更長一些,藥物會危害兒童腦部,造成認知及學習障礙,如果已經餵食許久而突然停藥,常會造成戒斷症候群,導致焦躁不安、無法安眠、甚至抽筋。

如果間隔已經數週或是近月才驗血驗尿測量,往往已經濃度很低甚至驗不出來了,最近有許多縣市政府祭出兒童免費到醫院驗血的措施,雖說可安民心,但實際上沒有功能,作秀的成分居多,因為事件爆發至今已經一個多月,相信事件爆發後幼兒園誰還敢餵食?幼童體內的鎮靜安眠劑該代謝掉的幾乎都已經代謝掉了,哪裡還有殘餘?應該要徹底檢查就要驗毛髮,許多刑事吸毒案件就是從吸毒者的毛髮檢驗出來的。

作者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喬治亞州立醫學院免疫過敏科研究員。台灣兒科醫學會監事、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既無常識也無能力如何侯侯做代誌?

弦外之音:台灣流行音樂的「中國腔現象」考察(下)

看更多相關新聞
宜蘭補習班餵管制藥「利他能」 增至5學童
補習班餵5童利他能 食藥署:恐涉毒品罪
「利他能」是處方藥 醫籲勿污名化
基市託藥4原則 幼兒園仍協助餵藥
巴比妥(-)=零檢出?毒物專家被打臉 招名威:造成誤解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