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能差? 暑假該如何讓孩子的體力動起來

文/信誼編輯部 〡信誼好好育兒網

信誼基金會今年2-6歲幼兒身體動作能力現況大調查,近半數第一線幼教工作者觀察發現,疫情之後,幼兒體力(體能)真的變差了,往往活動沒多久就喊好累!整體身體動作能力及穩定性、移動性、操作性等3大動作基本能力也明顯退步,那幼兒該如何提升體能呢?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推動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簡稱「三三三計畫」,也就是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最少30分鐘:每次運動後視個人身心狀況心跳能達130次以上。那麼,幼兒的標準是什麼呢?

玩是幼兒主要的活動方式
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系教授兼體育系所主任王宗騰表示,幼兒其實也可以用這個標準來參照,事實上,嬰幼兒的最大心跳可達220下,早已超過130的標準,不過孩子活動時並不是持續性的,可能動一動、停一停,所以每一次活動總時間不超過45分鐘,通常都不會過量。但是,爸媽要注意孩子活動時並不適合一直處於高強度,當孩子已經氣喘如牛、滿臉通紅,就該提醒他休息一下。

如果孩子不是很會玩,爸媽也可以從旁協助,前20~30分鐘帶著孩子一起活動,後半時間則讓孩子自由活動。如果有玩伴,孩子們會自己激盪出許多好玩的花樣,可以玩得更有創意、更盡興。大人只要給孩子適當的活動空間跑跑跳跳,就不必擔心孩子的活動量不足。

體驗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儘管目前台灣從學齡兒童到成人都有一套明確的體適能規範,然而幼兒體適能這一塊還在建立初步的常模。王宗騰教授認為幼兒體適能不宜過度強調,他指出,對幼兒期的孩子來說,體驗的過程更重要,活動身體的目的是在促進身體動作的發展。

以跳遠為例,孩子跳得不夠遠,這只是一個結果,爸媽或老師看到這個結果,應該回頭去檢視是否在過程中出了問題,是不是孩子的動作不夠正確、還是其他原因影響?然後要從動作上、過程中提供孩子改善的處方,而不只是一再地要求孩子練習,以求達到好成績。他也指出,幼兒階段不用太強調技能面,爸媽應多鼓勵孩子,多提供活動的機會,讓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

強調動作的多樣性和熟練度
年幼的孩子覺得活動好玩的話,自己就會去動、去玩。體育活動只是增加運動的「量」、學習運動的技巧在此時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快樂地活動身體」。

0~6歲孩子的動作發展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多樣性、一個是熟練度。隨著年齡的漸增,各種基本動作都是逐漸發展成熟,並且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鍛鍊、精進的。

對照日本所提出的發展重點,爸媽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很基本的生活能力,是任何一個孩子自主探索所需要的條件。

孩子的動作發展重點

注意警訊,改善照顧方式
既然動作發展優劣是孩子重要的生活與學習條件,爸媽的照顧方式與對孩子的觀察便成了重要關鍵。

在兒科門診的健康評估中,醫師們發現對孩子保護過度的爸媽可能讓孩子穿著過多的衣物、被包巾限制了肢體的活動伸展,也缺乏練習翻身、爬行與扶走的機會,於是造成體重過重、肌肉力量偏低、手腳關節緊縮,在地板上移動或轉動身體的意願也不高,軀幹與手腳肌肉的協調性不佳,而且稍動片刻就開始喘息,這些都是值得爸媽特別注意的警訊。

從嬰兒期就逐步培養體力
其實從小鼓勵寶寶在地上爬可以增強抬頭能力、鍛鍊頸部和背部的肌肉群;寶寶活動時,血液循環和呼吸會加快,多樣性的肢體動作也會促使大腦作出各種反應,腦細胞在過程中便會得到更多氧氣和營養素,因而加速新陳代謝,使大腦活動愈來愈靈敏。

由於0~1歲的寶寶對肢體還無法控制自如,所以爸媽必須多提供感官刺激,激發他認識及活動自己的身體,像是用手搖鈴在寶寶眼前晃動,讓他做視覺追蹤,並吸引他伸手去觸摸、抓握,或是拿玩具在他面前引導他抬頭、翻身或向前爬行,都是很生活化的遊戲。

只要0~1歲階段打好體能基礎,大部分的孩子1歲半就會出現跑步動作,2歲左右便能併攏雙腳往上跳,離開地面一段距離;3歲時,不但跑得很好,而且還能跳高、跳遠。所以3歲左右的孩子,就身體的本能來說,正是蹦蹦跳跳、充滿活力的階段。爸媽從孩子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和發展指標上,就可以對照檢視出孩子的健康狀況和體力囉!

看更多信誼好好育兒網文章

【免費 實體/線上 同步講座】「動」出好能力!不要低估孩子的身體動作技巧

【親子互動體能遊戲】動出健康、玩出好感情

◤孩童日常防疫必備品◢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
好康加碼!點此賺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