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巴之火:回憶帝瓦伊.撒耘校長的哲言
■Pasuya poiconü(浦忠成) 近20年前在花蓮師範學院任教,常與台灣首位擔任國小校長的原住民李來旺(族名帝瓦伊.撒耘)先生相遇交談,由他的言談中,領略許多有趣卻彌足珍貴的知識與經驗;校長已逝世多年,而他的親切的容貌、言談的景象依然歷歷在目。 校長是撒奇萊雅族人,該族原世居花蓮平原;昔日花蓮亦稱「奇萊」,即指撒奇萊雅族所居住之地。在1878年清軍駐紮奇萊平原,因騷擾族人以及沉重勞役而與撒奇萊雅族發生衝突,部落雖有竹林環繞護衛,最後仍被擁有火砲的清軍攻破,而清軍火攻部落,燒毀部落全部房舍,而領袖夫婦慘遭凌遲而死,清朝文獻稱為「加禮宛事件」,而族人則稱「達固湖灣事件」,因部落即稱「達固湖灣」。 事件之後,族人為逃避清軍追殺,乃分別進入鄰近的阿美族部落,刻意隱藏語言與文化,並融入其生活。從事教職後,校長為了傳續族群語言文化,乃在公餘之暇往各部落調查、整理撒奇萊雅族(也兼及阿美族)各類史料,曾先後出版故事集及諺語集等多種。 數十年的努力,奠立了後來族群正名與文化得以延續的基礎。而今撒奇萊雅族每年辦理「火神祭」,用以紀念先人在昔日遭受的苦難,並激勵族人傳承語言文化。 校長對原住民族處境及自身族群的文化復振都有明晰的主張;每回參與各類會議或研討會,總見他提早到場,不是跟人寒暄、招呼,而是靜靜在角落認真閱讀資料,並勤作筆記,以備意見表達。比起當時許多教育行政人員的重視交際應酬,校長表現獨有的特質。 校長參與的最後一場要事,應該是跟一批學者專家研擬《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先前處理原住民族事務的規定,全都是行政命令,或一紙公文、公示,所以很多時候,政策措施很可能是朝令夕改。 這一部《原住民族教育法》通過立法後,首部專屬原住民族的法律出現了,而後續立法的專法也逐次出現,奠定原住民族事務的法制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多元文化教育思維下,原住民學生可以獲致學習自身傳統語言文化的機會。 在研擬過程中,校長以豐富的教育行政經驗及對原住民族下一代教育文化的殷切關心,提出許多重要的建言,像族語納入教學、文化內涵融入課程及設立原住民族學校等,都是他當時極力倡議的事項。 校長也擅長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自己的文化;有一回,某位人類學者詢問他有關阿美族社會屬母系母權的問題,校長直言,學界太在意名稱的界義,那樣反而把意義說死了。 接著他說:「讓我用另一種方式談,阿美族傳統的觀念認為,自然天地間有許許多多的母親,譬如山是母親,森林、草原是母親,河川、山谷是母親;會結果子的草木,所有的種籽,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母親,如螞蟻等昆蟲的母親,山豬、熊、鹿、獼猴等所有動物的母親,以及人類的母親;所有的母親都會育養、保護做為孩子的我們,只要我們謙虛、節儉、勤勞、不貪婪,那麼多的母親就會源源不絕的提供永不匱乏的資源;但是作為孩子的我們,卻總是不能滿足,大肆掠取,過度開發,任意破壞,母親們才會給予懲罰!」 人類學者問:「那男人們應該怎麼做?」校長大笑回答:「好好愛這些母親就可以了!」這是我不曾遺忘過的精彩哲言,透過校長的詮釋,其意蘊更為周滿,那是對天地自然萬物與人類社會最深刻的關注。(成大台文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