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刺槍術與其他規定後的配套措施呢?

圖片來源:民視
圖片來源:民視

⊙王臻明

賴清德政府發布由顧立雄先生出任國防部長,揭開了文人領軍的新頁,備受外界期待。文人部長一上任,也不負眾望,立即推出多項改革,掃除過去最為人所詬病的一些規定,包括廢除刺槍術、陸軍官校校慶不再踢正步、取消正副主官不得同時離營的規定、官兵休假不再要求回報、出國可選擇自由行等,受到國軍基層與社會大眾的普遍好評。不過,這些規定雖然多數已淪為教條或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但在實施時都有其原因,現在的改革方向雖然是對的,卻也應該一併考量其配套措施,才能更為周全。

廢除刺槍術得有新的戰技填補

就以刺槍術為例,過去國防部之所以不願意廢除,關鍵原因是刺槍術是最簡單的近戰技巧,不需要培養太多專業師資,或採購新裝備,就能展現軍容壯盛的一面。若廢除刺槍術,就得加強近戰格鬥與限制空間戰鬥(CQB)的訓練,才能讓國軍部隊在短兵相接中取得優勢。而加強近戰格鬥訓練,需要更多種子教官與合適的訓練場地,強化限制空間戰鬥,則需要專業的武器裝備,偏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實軍方一直都知道問題在哪裡,這幾年也慢慢在強化這方面的戰技,但在欠缺足夠資源下,能做的非常有限。

如新型的T112步槍,不只配備了近戰瞄準鏡,也能安裝步槍雷指器或內紅點瞄準鏡,並增加了戰術握把等設計,符合近戰的需求,對於限制空間戰鬥有很大的助益。但T112步槍首批只生產25000把,2025年才能配發部隊,應該只夠替第一線的主戰部隊換裝。剩下的步兵旅或二線支援部隊,還是只能使用傳統機械瞄具的T91步槍,後備部隊甚至還在用更老舊的T65K2,身上的戰鬥裝備除了刺刀與戰術背心外,可謂一應俱無,當然只能學學刺槍術,聊備一格。文人部長取消刺槍術,以回應外界的長期批評,這值得鼓勵,但如何為國軍部隊提升近戰能力,籌獲合適的師資與裝備,才是真正的挑戰。

再舉一個例子,正副主官不得同時離營的規定,一開始是為了因應中國的不斷侵擾,而加強戰備的臨時規定,只是隨著台海情勢變的更為嚴峻,已演變成長期措施。但正副主官要互相輪值,至少有一人在營內,實在負擔太大,會造成正副主官難以正常休假。而在正副主官不得同時離營的規定之前,基層單位大多是由三個人輪值,除了正副主官外,還有一個也算是部隊主官的輔導長或政戰主任。只是輔導長或政戰主任多數是政戰官科出身,不熟悉部隊任務,因此各軍種的基層單位,往往會採取一些方法,來避免出現問題。

缺少資深軍官、士官的單位是重要問題

過去最常見的做法,是在輔導長或政戰主任留守時,安排單位內最資深的軍官與士官督導長一起駐隊,這樣在有狀況時,可以協助輔導長或政戰主任。但這樣的措施並未徹底制度化,導致有些基層單位未能遵行,另外許多基層單位缺乏資深軍官,也早就不是秘密,甚至連資深的士官也不多。最後的結果就是基層實戰單位,會出現不熟悉作戰任務的政戰主官,搭配經驗不足的資淺軍士官一起留守。國軍說要充實基層軍官,並精進士官制度,已經很多年了,但情況一直未見改善,留守的問題只是表徵,部隊的編制頭重腳輕,基層人力不足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

至於士官兵出國規定一定要跟團,則是為了避免洩密。因為過去發生過,中國的情治人士在國外接觸國軍官兵,以金錢賄賂或暴力威脅的方式,要求交付軍事機密,甚至在一些極為親中的國家裡,綁架我方的情報軍官至中國。但這個規定在近年來已形同具文,無法防範真正高風險的人員,卻影響大批基層軍人的權益。在此次改革中,機密等級的核定也不再以階級為標準,而以接觸機密的等級,來進行安全查核,這是比較合理的作法。國軍應該針對真正高風險的人員,進行嚴格管理,限制這些人員前往高風險的親中國家,並放寬一般基層軍人的限制,才是正確的方向。

而過去強制官兵休假時要電話回報,是多數官兵感到最為不便的規定。國軍也知道基層怨氣極大,卻仍堅持這個政策,原因在於發生過太多次,官兵在營外發生事故或觸法,軍方卻無法掌握,錯失第一時間介入處理的機會。但官兵在營外出事,卻隱匿不報的原因,在於軍方的態度往往是要懲處,而不是站在提供協助的角度。未來取消這個制度後,官兵們在營外遇到狀況,會主動如實告知嗎?恐怕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軍方應該要改變作法,第一時間以協助同袍為出發點,先贏得信任,才能讓通報系統通暢。

國防部長要務是規劃建軍方向、增強組織效能,並維持部隊的流暢運作

綜合來說,顧立雄部長一上任所提出的改革,乍看之下都是一些旁枝末節的過時規定,但其實反應出國軍各個面向的問題。過去因為特殊的時空環境,台灣並未真正落實文人領軍,國防部長都由資深將領出任,只是先辦理退役,以符合法律規定。這好處是國防部長熟捻軍務,如前任的邱國正部長,在中國戰機侵擾時,常入駐衡山指揮所,親自督導三軍應變。壞處是軍人往往不具備企業管理能力,偏偏國防部長的工作應該是規劃建軍方向、增強組織效能,並維持部隊的流暢運作,指揮作戰則是參謀總長的職權。

顧立雄部長上任後,立刻遇到中國發動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但據媒體報導,顧立雄部長在聽完簡報後,並未做任何裁示,隨即離場,交由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主持處置會議,與過去不同,但這才符合文人領軍的精神。顧立雄部長應該將重點放在國軍的改革上,如目前正在積極推動設立的先進國防科技小組,是仿效美軍的國防創新單位(DIU),希望能整合台灣的科技能力,加快武器籌獲速度,這才是國防部長真正要做的事,在政策面推動發展,在制度面解決問題,以全新的思維,促使國軍進步。

台灣的處境艱難,外敵當前,因此在民主化多年以後,才終於走到文人領軍這一步。這能不能成功,還是又回到過去文人部長令不出國防部的窘境,這需要賴清德政府的全力襄助與社會大眾的支持。最後,廢除陸軍官校校慶踢正步的問題,已談不上是軍事議題,那只是陳年黨國遺緒,沒有討論的價值。黃埔精神若要靠踢正步來維繫,其腐朽程度已不待多言。國外的官校往往是引領部隊改革的先鋒,匯集軍中最有學識的人材來擔任教官,培育菁英。今日的陸軍官校是否仍有此功能,恐怕多數國人心中都早有定論。

作者關心國防與地緣戰略議題,軍事專欄作家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人力及勞務委外協助國軍專注戰訓本務之研究

從繪圖晶片到AI晶片,黃仁勳幫台灣建構的半導體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