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中RSV!醫示警:嬰幼兒同為高危險群 氣喘等後遺症恐達10年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張學友日前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取消在台演唱會,對此,醫師提醒,1歲以下嬰幼兒也是RSV感染高危險群,感染後易併發肺炎與支氣管炎,且無法終身免疫,麻煩的是氣喘等後遺症可能長達10年 。

<strong>1歲以下嬰幼兒感染RSV後恐造成氣喘等後遺症長達10年 。(示意圖/pixabay)</strong>
1歲以下嬰幼兒感染RSV後恐造成氣喘等後遺症長達10年 。(示意圖/pixabay)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一種RNA病毒,傳染力比起流感高出約2倍,特性是容易在環境中生存,可長達1天之久,若病毒進入氣管就容易生痰,當痰液逐漸堆積在氣管,氣管變得狹窄,就可能引發氣喘,甚至併發其它嚴重病症。

黃立民提醒,各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病毒,常見於嬰幼兒族群,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會在1到2週內康復,但對於1歲以下嬰兒與患有慢性病的長者,感染RSV後住院風險較高。若為免疫不全者感染RSV,肺炎死亡率可達45%,另有10%患者會產生閉鎖性細支氣管炎。

<strong>嬰幼兒感染RSV病毒後容易侵犯下呼吸道,引起「細支氣管炎」。(示意圖/pixabay)</strong>
嬰幼兒感染RSV病毒後容易侵犯下呼吸道,引起「細支氣管炎」。(示意圖/pixabay)

長者、小孩感染後症狀表現相似,但引起的疾病各有不同!黃立民提到,RSV病毒特性容易侵犯下呼吸道,在嬰幼兒容易引起「細支氣管炎」,即嬰兒氣喘;長者則是容易引發肺炎,造成發燒等症狀出現。

有研究顯示,肺部體積愈小,感染RSV後症狀愈嚴重,黃立民強調,特別是早產兒罹病後症狀最嚴重!在2歲以前感染RSV的比率為100%,平均每個月感染機率即有4%至5%,比率並不低,且嚴重時恐出現缺氧、發紺、肋骨下凹陷,需住院治療,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嬰兒感染RSV會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影響進食、睡眠等日常作息,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足,更不利復原。

<strong>黃立民建議,減少出入人潮密集處所,感冒時應隔離,避免傳染給嬰幼兒。(圖/資料庫)</strong>
黃立民建議,減少出入人潮密集處所,感冒時應隔離,避免傳染給嬰幼兒。(圖/資料庫)

黃立民建議,家長除須注意月子中心、托嬰場合的感染控制外,建議盡量減少出入人潮密集處所,家人感冒時應隔離,避免傳染給嬰幼兒,因RSV感染無法帶來終生免疫,且恐損害呼吸道功能長達10年。

目前食藥署已於今年1月30日核准一款用於60歲以上成人預防RSV引起下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另有一款適用於60歲以上成人、懷孕期婦女接種保護出生至6個月大的嬰兒的RSV疫苗,還在審查當中。

延伸閱讀
國內兒童遲緩問題越來越嚴重!疫後快速攀升 兒童早療2023年突破10萬人
快訊/美國進口「A1牛排醬」檢出禁用農藥!共36箱須退運銷毀
男性患者佔9成!中年男菸酒、檳榔不離身 「布丁都吞不了」慘罹食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