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徐展《複眼叢林》6/23馬來西亞展出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與馬國指標藝術機構伊爾罕美術館將於6月23日至10月6日合作推出藝術家張徐展首宗海外個展《複眼叢林》,展現傳統紙紮工藝融入實驗動畫、裝置、錄像,新視覺經驗的可能;張徐展作品近年備受國際影壇、藝壇重視,佈展工序又特殊繁複,尚未推出已引起馬國藝術界討論。

《複眼叢林》於前年秋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期間伊爾罕美術館長Rahel Joseph應文化部之邀訪臺,赴北美館看展,對作品所探索的文化共通性、東南亞家諭戶曉的民間故事「鼠鹿過河」成為核心敘事,深感驚豔,後與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逾1年多的籌劃準備,終於得以在吉隆坡呈現此檔展覽;伊爾罕美術館長Rahel Joseph表示,伊爾罕美術館此次除大手筆添購高階影音設備,也決定費時打造以報紙包覆放映《熱帶複眼》展廳的紙膚空間,盼完美呈現作品的視聽效果。

此次核心作品《熱帶複眼》以逐格動畫方式攝製,16分鐘的影片耗時3年才完成,靈感源自於張徐展在印尼駐村時,所接觸到的「鼠鹿過河」傳說,因故事結構與臺灣的「老鼠與水牛」、華人的「兔子與螃蟹」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便以世界共有的民間故事著手,把當中的通則視為一種引線,帶著觀眾從蒼蠅的複眼視角觀看故事演進,藉此探索口傳故事在不同區域如何產生在地演變,音樂在流通過程中又如何產生意義上的變化,從中尋找文化流動的通則。

此外,針對作品可前往馬來西亞展出,張徐展指出,每個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與象徵,而馬來西亞豐富的動物神話和亞洲及臺灣的民間故事彼此呼應,讓他的創作得以進一步展現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希望作品能讓觀眾感受到臺灣12生肖傳說與「鼠鹿過河」的相互映照,進而對跨疆界的文化流動與身分認同能有更多層次的理解。

展覽核心作品《熱帶複眼》靈感來自於東南亞民間故事「鼠鹿過河」,並融合紙紮工藝及藝陣概念。(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