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人光環失色,莫迪組聯合政府 稱霸政壇10載的總理未來將走向謙遜?

印度國會下議院大選結果日前出爐,印度總理莫迪所屬政黨「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原本預計將獲得壓倒性勝利,結果卻是失去絕對多數席次。雖然莫迪順利贏得第3個任期,但他不得不組成聯合政府執政。這也是印度面臨2014年以來首次沒有單一政黨掌握過半席次的聯合政府,許多人認為莫迪的聯合政府不太可能進展順利,也有許多人好奇這會不會讓跋扈的莫迪變得比較謙遜。

從1989年到2004年,印度舉行的6次下議院大選都沒有產生單一政黨掌握過半席次的情形。1989年至1999年間,印度政壇出現了8個聯盟,其中許多聯盟很快就崩潰了。印度一些重大的經濟改革及最高經濟成長率都是在印度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及印度人民黨(BJP)領導的聯合政府領導下進行。

過去10年,莫迪(Narendra Modi)始終以過半席次執政,並主宰印度政壇,如今雖然他迎來第3個總理任期,但主要依賴全國民主聯盟(NDA)的盟友「人民黨(聯合)」(Janata Dal,United)與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取得議會過半席次。這2個政黨拿下28個席次,均由經驗豐富的精明領導人領導,分別是庫馬爾(Nitish Kumar)及奈杜(Nara Chandrababu Naidu),他們曾在印度人民黨領導的聯邦聯合政府任職,後來因為與執政黨的分歧(尤其是與莫迪的分歧)而辭職。2019年,奈杜擔任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首席部長期間,將當時的政治對手莫迪稱為「恐怖分子」。

莫迪的聯合政府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僅依賴2至3個盟友的聯合政府特別容易崩潰。然而,許多人認為莫迪領導的聯合政府可以為更健康的民主做出貢獻,他們表示這可以削弱總理的主導地位,分散治理,加強制衡,增強在野陣營的膽量,並讓官僚機構、司法機構、媒體等機構更獨立。

<cite>2024年4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正在聆聽印度人民黨(BJP)主席JP-納達(JP Nadda)發言。(美聯社)</cite>
2024年4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正在聆聽印度人民黨(BJP)主席JP-納達(JP Nadda)發言。(美聯社)

印度前總理、印度人民黨創黨人瓦傑帕伊(Atal Behari Vajpayee)在1998年至2004年期間成功領導多黨聯合政府,讓國營企業民營化,促進外國投資,修建高速公路,放寬貿易壁壘,甚至點燃一場資訊科技革命。此外,他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暫停核子試驗,緩解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緊張關係,並與美國建立了更密切的關係。英國廣播公司指出,這主要與瓦傑帕伊採取眾人認可的風格有關。

然而,莫迪的執政聯盟與過去的聯盟迥然不同。儘管印度人民黨獲得的席次未過半,但仍然占了240個席次,因此仍然是深具影響力及主導力的聯盟領導者。過去,少數政府的席次甚至更少,印度國大黨曾成功組成少數派政府,1991年取得232個席次,2004年及2009年分別只拿下145個席次及206個席次。

莫迪也必須聽取盟友針對區域及國家的具體要求,滿足其領導人的野心。人民黨(聯合)與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都要求給予自己的邦特殊地位,這意味著獲得更多的聯邦資金。

<cite>2024年6月4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人民黨(BJP)黨部。(AP)</cite>
2024年6月4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人民黨(BJP)黨部。(AP)

儘管印度政府的支出推動了經濟反彈,但莫迪必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增加窮人及中產階級的收入。此外,印度經濟必須在農業、土地、勞動力推行許多結構性改革,莫迪可能必須與盟友協商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印度人民黨的未來

此外,莫迪領導著激進且經過改造的印度人民黨,他的親信夏哈(Amit Shah)代表了印度人民黨重新定義的最高領導階層,印度國大黨領袖塔魯爾(Shashi Tharoor)將印度人民黨的治理方法描述為「不聽我的就滾蛋」。

過去,印度人民黨領導的聯盟將該黨的關鍵意識形態及極端議題放在次要位置,容納盟友的要求。印度人民黨的大部分議題已經在莫迪的領導下實現,包括廢止喀什米爾(Kashmir)的憲法特殊地位與自治權,建造羅摩神廟(Ram temple),現在外界好奇莫迪的盟友是否將敦促他淡化引起分歧的言論,特別是他在競選期間任意發表針對穆斯林的言論。

印度人民黨一直在推動同時舉行聯邦選舉及各邦選舉,這項計畫一向引發爭議,印度在1967年曾放棄這項計畫。該黨還承諾制定《統一民法典》(UCC),這是針對所有公民的單一屬人法,無論宗教、性別、性傾向,過去這項提議遭到印度占多數的印度教徒及少數族群穆斯林的抵制。此外還有2026年之後重新劃定議會選區邊界的棘手問題,較富裕且人口較少的南部各邦擔心莫迪會擴大議會席次,將有利於較貧窮且人口較多的印地語邦,這些邦是印度人民黨的傳統票倉。

許多人認為,對於習慣鎂光燈的莫迪來說,達成共識的政治可能不容易。印度作家、莫迪傳記作者穆霍帕迪耶(Nilanjan Mukhopadhyay)表示:「他突然被要求扮演一生從未扮演過的角色,」外界好奇,未來是否會看到更謙虛、更善於協商的莫迪,印度政治分析師沙斯特里(Sandeep Shastri)表示:「我們得拭目以待,我們必須從當前形勢來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從過去的聯盟來觀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