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台灣、南韓須留意「荷蘭病」

▲由於新冠疫情、全球晶片短缺,近日台灣、南韓對全球半導體的貢獻越來越受到外界關注。(示意圖/取自Pixabay)
▲由於新冠疫情、全球晶片短缺,近日台灣、南韓對全球半導體的貢獻越來越受到外界關注。(示意圖/取自Pixabay)

新冠疫情和全球晶片荒,讓台灣的半導體實力得到國際社會更多重視,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國際討論度也越發高漲。不過近日有外媒引述專家研究,提醒台灣、南韓等半導體製造大國,須留意「荷蘭病」(Dutch disease)的潛在危險,並注意產業的均衡發展。

根據《彭博社》16日報導,全球最大的2個半導體製造國-台灣和南韓,由於對微型電子元件的依賴,在全球晶片危機中日益加深,因而顯出荷蘭病的初期症狀,報導並引述經濟學家格林(Rory Green)在研究報告中的論述,提到南韓和台灣的政治、經濟局勢,越來越與電子零件景氣循環連在一起,晶片價格將成為經常帳順差的一大驅動力。

「荷蘭病」一詞主要用於描述單一出口產業爆炸性成長,導致貨幣升值,削弱了其他產業的競爭力;此字源於1959年荷蘭發現格羅寧根(Groningen)天然氣田後,由於天然氣出口增加,荷蘭貨幣匯率隨之上升,帶動勞動者薪水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大幅攀升,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急速下滑,製造業衰落並喪失競爭力。

報導也指出,晶片是南韓最大的出口商品,也協助南韓成為去年新冠疫情下,全球GDP降幅最小的國家之一,根據南韓國際貿易協會(KITA)估計,近年半導體占南韓科技業出口比重約5成,比2000年前後的30%還要高出許多。台灣方面,電子零組件銷售額在過去7年中,平均貢獻了3/4的出口成長,幾乎等於台灣去年經常帳順差的150%;且為了協助半導體產業度過這波旱情,台灣政府甚至已經開始限制民生用水。

雖然台灣與南韓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隨著世界經濟從低潮復甦,加上疫情使各國更認清晶片的價值,也使美國拜登政府有理由投入更多資源,在美國本土興建晶片生產設施,從而協助美國鞏固科技領先的地位。格林也預測晶片短缺可能延續數季,全球半導體需求將推升新台幣與韓元的匯價。

不過有關荷蘭病的隱憂,其實台灣近日就已有中央銀行理事示警,央行還為此出具長達18頁的報告,分析台灣總體經濟情勢與當年的「荷蘭病」現象並不相似,出口兩極化只是在全球疫情下出現的短期現象,並不代表台灣就會染上荷蘭病;至於未來如何避免,央行則建議傳產業可持續提升競爭力,以降低荷蘭病的疑慮。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美日會晤!拜登、菅義偉談中國挑戰 強調台海穩定重要性
名家論壇》李兆立/美中夾擊九二共識 國民黨別再硬撐
中國稱世界在「東升西降」!外媒:自信背後滿滿不安全感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美匯率報告 我未列操縱國
美國未點名任一國操縱匯率 顯示拜登做法改變
東元老黃派 3大股東集結
台積電6月董事改選 施振榮卸任獨董
潛艦國造傳供料不及 中鋼、台船:不符事實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