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5類人「這習慣」不改恐膽結石上身 醫師教你1招免煩惱

台安醫院黃宏昌主任提醒膽結石即使沒症狀也應定期追蹤。
台安醫院黃宏昌主任提醒膽結石即使沒症狀也應定期追蹤。

膽結石是很常見的文明病,推估大約每10到15人中就有1人有膽結石。消化外科醫師黃宏昌提醒膽結石是造成膽囊炎主因,患者經常是以胃不舒服的症狀呈現,一旦確定有膽結石即便是沒症狀,也不代表免處理,因為膽囊若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就有惡化成膽囊癌的風險,最好定期追蹤。若急性膽囊炎反覆發作也會建議直接手術拿掉膽囊。醫師點名膽結石的5F高危險群,包括女性(Female)、40歲以上(Forty)、肥胖(Fat)、生產多胎(Fertile)以及家族成員有病史(Family)者,最好定期做腹部超音波,以瞭解自己到底有沒有膽結石。

台北台安醫院消化外科主任黃宏昌醫師,今天(16日)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時表示,急診室裡經常可以看到因為急性膽囊炎發作,腹痛如絞求診的患者,其實九成以上的膽囊炎都與膽結石有關,許多民眾有膽結石或膽沙卻不自知,大吃大喝後出現胃部不適,噁心、嘔吐,右腹輻射痛,有時甚至會痛到胸部肩膀,還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胃食道逆流,其實很可能是膽囊發炎了。有些人應酬酒後吐出黃黃苦苦的膽汁,其實也不是來自胃裡而是小腸出來的。膽結石容易造成膽囊慢性發炎,甚至可能膽壁都被結石附著萎縮,形成乍看像陶瓷花瓶一般的「陶瓷膽」,這種情況非但儲存膽汁功能喪失,還會增加膽囊癌的風險,建議可以以微創手術切除膽囊,以絕後患。

對於如何預防膽結石的發生,黃主任提醒,空腹太久膽囊不收縮,膽汁就會變黏稠容易形成結石,暴飲暴食則會讓膽囊劇烈蠕動,這些都對膽囊健康不利,建議膽結石患者,飲食不要太過油膩、少量多餐、每餐只吃7分飽、多喝水、控制體重。不過一旦有膽結石形成就不可能回頭,結石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所以患者和膽結石只能共存但不可能一直和平,即便沒明顯症狀也需每隔一兩年就做腹部超音波追蹤,若出現飯後胃痛、胃悶、不舒服等也要懷疑可能是膽的問題,其實胃痛最常見的問題可能就是膽,有膽結石也可能讓胃食道逆流症狀加重。若膽囊急性發炎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就會建議發炎72小時內的黃金時間直接進行膽囊切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