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第一到吊車尾 生育率溜滑梯 台灣恐邁向自然亡
工商時報【蘇秀慧、郭建志、林昱均╱專題報導】
編按: 進入21世紀,全球人口結構出現「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質變,亞洲多國尤其面臨「人口負債」的挑戰。台灣總生育率在2010年首度跌破1,促使時任總統馬英九喊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並展開搶救生育大作戰。遺憾的是,九年過去,藍綠再輪替,透過各種獎勵「催生」,生育率卻可能在今年再度跌破1,「少子化」趨勢再不扭轉,未來恐將動搖國本。為什麼適婚年齡的國人不婚不生?政府如何化解危機?鄰國日本、韓國與新加坡又有何對策值得借鏡?本報特別推出系列報導,深入探討。
2019年的台灣,人口結構出現了嚴重警訊: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人數,呈現死亡交叉;前八月死亡11萬7,935人,足足比同期新生兒11萬5,395人,多出2,540人。內政部預估2020年人口自然增加由正轉負,恐提前一年在今年就發生。少子化的國安危機在台灣是「現在進行式」,人口專家、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警告:「有那麼一天,台灣也會走向自然亡」 。
日本暢銷書《未來年表》作者河合雅司曾預估,目前擁有1.27億人口的日本,西元3000年時將只剩下2,000人,等於「亡國」了;按照此一計算公式,薛承泰指出,台灣總生育率如果維持在1,2050年就可能開啟每30年世代人口數折半的「人口漩渦」,本世紀末可能只有1,000萬人,下個世紀末剩下125萬人,而且大部分是老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聯合國確有此計算公式」,薛承泰強調。
「催生」黃金期已過
研究人口、社福課題的現任監委、政大社會系教授陳小紅則說,因為低薪、少子化及高齡化,我國人口至2060年將剩下1,700萬人,而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更是腰斬僅有900萬人,直接衝擊我國的勞動力。國發會的推估數據也顯示,未來工作年齡人口數半世紀內大減剩半,其中有一半會由45∼64歲的中高年齡層組成,影響我國人口結構至鉅。
台灣很多人不想生孩子,去(2018)年生育率降到1.06,但是南韓情況更糟,去年生育率跌破1,只有0.98,也就是每位婦女平均生不到一個小孩。台灣雖比南韓略好,但生育率已遠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的2.1,今年更恐跌破1,年輕人「不婚、不生」是人口的迫切危機。
聯合國2003年起將台灣列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十個國家之一,台灣自1984年起生育率少於2.1,近15年來生育率不升反降,人口結構少子高齡化,形成嚴重扭曲的人口變遷問題。
薛承泰認為,台灣「錯過了」鼓勵生育的適當時機,2000年前後總生育率1.68時就應該鼓勵了,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也認同這種說法。這是藍綠陣營首度對生育率課題有共識。
少子少到要「保一」
林萬億說,生育率1.3∼1.4已是「難以容忍的低生育率」,要去拉高都很難了,更何況台灣在2003年就掉到1.3以下,「要拉高更是辛苦」。他舉日德為例,日本生育率掉到1.36,德國掉到1.34時,開始搶救生育率,2015年日本提高到1.41,德國提高到1.44,兩國花了十幾年才拉高0.1而已,「台灣面對的艱困環境更甚日德」。
「照這樣下去,今年生育率可能連1都保不住!」薛承泰用擔憂的口吻斷言:國發會目標2030年生育率要回升到1.4,「根本不可能!」
國發會預估台灣人口紅利2027年消失,但也可能提早,除影響工作年齡人口結構往中高齡傾斜外,首當其衝是今年起各大學招生要拉警報,因為2001年至2010年出生新生兒陸續進入大學,人口數從26萬一路驟降到16.7萬新低,以淨在學率70%計算,今後十年大學新生將從18.2萬降至不到12萬人,會讓三分之一的大學關門。
生育率欲升不易,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根源是低薪問題,而蔡政府2016年上任後,心中念念要改善年輕人低薪問題,但基本工資連四漲,卻不見問題的改善。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台師大教育系助理教授張宜君,最近一分研究報告出爐,可看出低薪現象:1977年後出生、在2000年左右進入職場的崩世代,平均收入不僅不如前幾個世代,收入在30多歲就已達到高峰,甚至40歲不到,平均收入開始下降,薪資購買力也低於其他三個世代,只比1946年以前出生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的戰爭世代好一點。
崩世代「婚育罷工」
這群崩世代約占台灣總人口23%、27到41歲的青壯年族群,總計約534萬人,這群人原本應該是支撐台灣競爭力最重要的支柱,但他們一踏入職場就處在不景氣環境中,而龐大社會福利支出、財政赤字,及人口老化成本,卻得一肩扛起,認真打拚工作,卻因低薪不敢輕言結婚、生子,強烈的剝削感,學者形容像「婚育罷工」。
「不敢生是時下年輕人普遍的想法。」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點出,很多夫妻願意生小孩,卻因為三座「高山」而卻步,就是薪資、工作處境和照顧替代人力。
劉毓秀說,台灣老闆在職場用異樣眼光看待員工,若員工想生小孩,就會被視為「對公司沒有生產力的人」,這樣受僱勞工誰敢請1、2年育嬰假,政策美意大打折扣。而因找不到可靠又安心的「照顧替代人力」,更落入不敢生,晚婚不生、出生率愈來愈低的惡性循環。
戰後嬰兒潮世代,人口紅利創造「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不復存在。薛承泰預估,2020年代台灣將走出人口紅利期而進入所謂的「人口赤字」或「負債期」。2060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四成,和日本、南韓並列全球最老的國家,台灣將又老又窮。
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悲歌困境,在社會各個角落上演著,「如何讓年輕人願婚、敢生、樂養」,這是今年總統候選人無可迴避的議題,也是下任總統最嚴峻的國安挑戰。
更多追蹤報導
養小孩? 月薪2.6萬「從來不敢想結婚」
今年新生兒恐跌破18萬人 不生有三原因
養1個小孩要花600萬?銀行數據曝光
婦產科10年減百家 月子中心逆增2.6倍
生得少死得多 30年後人口低於2千萬人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黃國昌助理飆罵官員:給我站著
郭家軍拚立委 驚見藍大咖女兒
車有這小配件 車禍致死率飆高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