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于右任與王建煊 惋惜陳菊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冠肺炎疫苗採購案,為什麼陳時中2020年要杯葛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為什麼衛福部要護航國際不承認的高端疫苗;為什麼要在鄭文燦的壓力下開放「3+11」,監察院查了1年半,拖過最後期限,還是沒有結果。

陳菊就任監察院長之前,外界質疑以陳菊與民進黨的密切連結,怎麼可能「監察」民進黨,當時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以于右任為例為陳菊辯護。許信良說,「在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年代,只有國民黨黨國大老所領導的監察院才能有效監督國民黨政府。同樣的道理,現在只有民進黨黨國大老所領導的監察院才能有效監督民進黨政府」。

的確,以于右任的輩分,蔣介石也不能不給幾分薄面,因此于右任成為幫監察院遮風避雨的「大樹院長」;他任內的監察院,有對時任行政院長俞鴻鈞的彈劾案,有結論與當局不同的孫立人兵變案調查報告。威權時期,監察院雖不能說力挽狂瀾,至少展現出些許風骨。

而馬英九上台後,提名新黨王建煊擔任監察院長,也提名部分綠營背景的監委,就是不希望外界視監察院為「橡皮圖章」。王建煊監察院長任內,監察院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甚至楊志良在卸任衛生署長之前,都公開抱怨監察委員「查案查到妨礙公務」。

但到了民進黨執政,特別是陳菊擔任監察院長的時候,只能說是每況愈下,讓人感嘆。蔡總統任內,監察院有陳師孟想約談判馬英九無罪的法官;有高涌誠、蔡崇義為了幫段宜康「曲棍球」翻案,兩度彈劾同一位檢察官;有調查管中閔校長的資料一再外洩……。監察院的影響力來自於自身的公信力,也因為監察院一再替自己貼上「綠營打手」標籤,台灣社會,早已不在意監察院說什麼、做什麼了。

1月18日,是監察院公布「疫苗採購」調查報告的最後一天,但監院還是交不出來。原因很簡單,如果連監察院的報告都說疫苗採購有疏失,那陳時中、陳建仁、蔡英文都將是歷史的罪人;但如果監察院要硬著頭皮說疫苗採購好棒棒,也等於是自絕於台灣社會,把自己變成笑話了。

民進黨落入今天的兩難處境,是「自律神經」完全失靈,仗著媒體、側翼的護航指鹿為馬、作威作福,終於落入趙高的下場,這一點陳菊難辭其咎。許信良曾說,陳菊「有大功於台灣民主,有大功於民進黨」,因此也可以當一個類似于右任的「大樹院長」;而陳菊在晚年也不可能去糟蹋得來不易的歷史地位。

但今天來看,陳菊的「大樹」,不是保護勇於任事的監委,而是遮掩混水摸魚、欺上暪下、倒行逆施的民進黨袞袞諸公。陳菊是民進黨的嗎啡,興奮一時,而受害於永久。(作者為前總統府副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