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推薦文

本書作者蔡榮芳教授長年來對歷史科學有渾厚深邃之研究,又對基督教史學、基督教宗教神學、東西方哲學思想,乃至一般政治、社會科學;尤其是對台灣四百年外來統治之歷史,都有其獨特精深之研究;迺能將之整體適切地融入本書章節,縱剖橫切、層次明晰地析理論述;從宗教到政治,將黃彰輝的思想與時代,撰著出來;終使此書成為閱讀平易而學術內涵豐富之難得佳作。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李鴻禧

蔡教授不是基督徒,他也自謙對神學的理解不夠深入,然而,我必須說,他以一位「局外人」(outsider)撰寫台灣神學家黃彰輝的思想史,不但證明他是可以深入歷史現場的大師,更具體以黃彰輝的傳記「做神學」,可說已登入神學的殿堂,讓我們這些神學人既感佩又愧疚。在此僅恭賀並感謝榮芳兄為「彰輝仙」寫新傳,這是我讀過台灣人的傳記裡,最深刻也最精彩的一本,誠摯地推薦給所有的讀者!

——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鄭仰恩

本書旨在探討三個面相

第一、黃彰輝的宗教與政治思想如何形成?這可從他的家庭背景、成長過程、接受教育、留學東京與劍橋,以及生活經驗中,加以探討。在他的人生經驗中,有許多事件與海內外人物、學者、神學家,影響他對人生、宗教、政治與世界的看法。

第二、黃彰輝如何以行動表現他的思想與理念?他從事宗教、社會、政治與教育活動,重建、強化台南神學院,提倡母語文化,參與創立台灣第一所基督教(東海)大學,倡導「台灣人民自決運動」,主持普世教會協會「神學教育基金會」,在世界各地推動神學教育。回顧黃彰輝一生走過的道路,有助於我們瞭解二十世紀台灣歷史的演變。

第三、緬懷黃彰輝的貢獻。他提出神學的「在地化」(indigenization )與「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或譯為「情境化」、「實況化」),對世界各地基督教神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他的神學思想催生台灣鄉土神學的發展,在國民黨政權獨尊「國語」、打壓台灣母語的時代,黃院長主持下的台南神學院,堅持以台語與英語教學,而成為台灣母語文化的堡壘,一直保持到今日。這在母語快速流失的台灣,是非常寶貴的貢獻。

眾所皆知,1970年代,黃彰輝在海外號召同志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而響應他的學生及後輩在台灣發動的人權運動,對台灣的自由民主化作出重大的貢獻。

黃彰輝雖然在1988年去世,但他的思想持續影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及一般社會,包括台灣各神學院師生踴躍參與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催促政治社會的轉型正義。

李登輝前總統在〈懷念自決大師黃彰輝博士〉一文裡寫道:「我們懷念黃彰輝博士,因為他提醒我們深切反省神賦予世人自決權的原始目的,……包括了要求我們去作一個友愛、有道德使命,並愛護真理的人。」

總之,自決大師黃彰輝在台灣史上扮演多方面重要的領導角色,但是卻有許多台灣的年輕人不清楚。台灣的教會歷史研究者跟本土歷史學界,甚少對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雖然是少數宗教團體,但它對於引進現代醫學、教育、科學知識,推動本土文化,以及政治自由民主化,都作出極大的貢獻;而且教會歷史的研究,也有相當可觀的成果。但是,問題在於沒把它融入一般台灣史的故事裡,好像教會史與台灣史互不相關。

黃彰輝生前多次強調基督教會要摒棄「自我隔離的心態」(ghetto mentality)、要融入本地社會。早在半個世紀之前(1965年),他就尖銳地指出台灣神學教育之缺失即是「太內向」(too introverted),至今竟猶然。我們祈望諸位教會歷史學者要趕快跟台灣歷史學家進行對話與合作,將基督教會歷史融入台灣通史的教科書裡,讓台灣的年輕人認識台灣的歷史—沒有被外來統治者扭曲的「台灣人的台灣史」。

作者簡介—蔡榮芳

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校友(1959)。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碩士。加州大學(UCLA)博士。南卡州查爾斯頓學院歷史系名譽教授。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及香港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學術著作:Hong Kong in Chinese History: Community and Social Unrest in the British Colony, 1842-1913(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香港人之香港史1841-1945》(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