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機會變成關鍵安全議題 學者:英國外交政策改變對台灣論述

在與中國關係「黃金時代」末期的2017年,時任英國外交部亞太副大臣菲爾德,只把貿易視為和台灣關係的優先事項,而他的繼任者米林則把貿易看做台英關係的「另個要務」,提到台灣在半導體的專業是驅動英國「數位經濟」的關鍵角色。不過現任英國印太副大臣翠維里安的發言,顯示英國態度出現轉變。

《外交家》(The Diplomat)24日刊出歐洲台灣研究學會(EATS)研究助理狄克森(Max Dixon)的文章,直言英國外交政策概念中,台灣地位在官方層級仍保持不被看見的狀態,但相較2017、2022年同級官員在英國下議院的發言,翠維里安(Anne-Marie Trevelyan)3月在下議院的發言表明英國對台看法改變。

狄克森指出,英國副首相道頓(Olivier Dowden)稱,新疆、香港和南海局勢是中國「敵對行為」漸增的證明,卻沒提及台灣,但英國安全部門知道台灣承受最密集的中國網路間諜行為。另外,英國2021年的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Integrated Review)對台灣隻字未提,2023年外交政策白皮書則加上「台灣問題」。

狄克森直言,隨著英國在印太地區的角色地位和中國的挑戰漸增,台灣在英國部長級官員論述中,更加是突出事件。他表示,翠維里安把英國和台灣定位為「強健非官方」關係,呼應菲爾德(Mark Field)2017年所說「強健但非官方」、米林(Amanda Milling)2022年稱的「非官方但無庸置疑重要的」關係。

不過菲爾德與米林均把英國和台灣之間的合作限制在飛航安全、氣候變遷、組織犯罪等領域,聚焦在雙方共同「經濟、科學、教育利益」。翠維里安則提出另個「共享利益」,即維持「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狄克森稱,這樣的說法呼應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用語。

<cite>2023年3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加州的聖地牙哥海軍基地共同宣布澳英美核動力潛艦合作協議(AUKUS)。(美聯社)</cite>
2023年3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加州的聖地牙哥海軍基地共同宣布澳英美核動力潛艦合作協議(AUKUS)。(美聯社)

呼應AUKUS用語

狄克森認為,這看似英國接觸該區域,以及面對該區域漸增的不安全性時,提升台灣的地位,從本質上來看,目的是擴大台灣在英國對該地區策略的重要性。此外,2017年,時任我國駐英代表林永樂旁聽下議院辯論,被部分議員稱為大使,結果遭到菲爾德責備,強調林永樂是「非官方代表」。

狄克森稱,當英國國會議員邀請菲爾德訪台時,菲爾德竟開玩笑回道:「我會說我已去過他(議員)所指的國家,我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至於米林,她沒有不滿議員把我國代表稱為大使,但在聲明序言就以更加憂鬱的語調表達中國在鄰近台灣的地方行動,「預先加劇緊張局勢」。

翠維里安則是直接批評中國拒絕「放棄武力」和威脅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狄克森直言,這顯示各副大臣對台灣態度的差異。他指出,在菲爾德眼中,台灣主要是提供「貿易及投資」機會,並稱雖然3位副大臣都以對台的蘇格蘭威士忌出口量作為雙邊強健貿易的代表例子,但敘述方式仍有不同。

2010至2020年是英國和中國關係的「黃金時代」(Golden Era),且在2015年,時任英國首相、現任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與訪英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起在酒吧喝啤酒。狄克森說,菲爾德曾強調兩岸經濟關係「深厚」,雖然中國和蔡英文政府缺乏官方溝通,兩岸人民」「互動」有明確撫慰影響力。

狄克森強調,太陽花運動就是台灣人民表明拒絕當時馬英九政府和中國經濟糾纏,而當時的英國政府缺乏對相關細節的了解;蔡英文政府透過與南亞、東南亞的投資,平衡兩岸經濟往來。菲爾德認為貿易是台英關係的唯一要務,米林則提及半導體。

<cite>2024年1月,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參加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美聯社)</cite>
2024年1月,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參加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美聯社)

經濟機會變安全議題

狄克森說,米林認知到台灣在支撐全球市場的科技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巧妙地提到中國進犯會帶來全球性損害影響。翠維里安3月同樣表明貿易重要性,還有半導體在「全球數位經濟」扮演的角色,但進一步把貿易角色安全化(securitization),強調中國封鎖或進犯台灣會使全球經濟損失10%貿易。

翠維里安更稱,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會帶來毀滅性的全球「經濟後果」。狄克森認為,她的相關發言已把台灣定位為英國共享價值、規範的天然夥伴,且在全球貿易是無可取代的參與者,但面臨明確且真實的中國威脅,並稱美國和澳洲對協防台灣愈來愈不模糊,英國不願捲入台灣議題的作為也愈來愈無效。

「透過閱讀部長級官員聲明,英國外交政策對台灣定位的轉變很明確」,狄克森提到,菲爾德2017年對台灣和兩岸關係的友善看法,凸顯「黃金時代」對中國的天真,且把中國和台灣之間的敵意視為冷戰遺物,而經濟交流增加就能使其消失。

不過中國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後,英國的辯論主調變為謹慎和擔憂,米林也承認台海緊張局勢。翠維里安則把台灣作為英國經濟重要齒輪安全化,並在維持印太地區和平穩定方面,擴大台灣的區域角色,「這強調台灣在英國外交政策中的獨特發展。7年間,台灣從經濟機會變成重要安全議題」。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