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公報一法」到「六保證五法」 台美關係將堅如磐石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聯邦撥款法案,其中包括對台相當重要的法案:《台灣保證法案》(Taiwan Assurance Act of 2020),這是川普上任以來,再次透過立法來深化台美關係的政治態度,尤以在川普即將卸任之際,美國國會堅定挺台的態度,再度證實美國國內對於支持台灣、免於中國威脅的共識,未來縱然拜登上任後會優先處理國內的疫情與經濟復甦政策,但以國會參、眾兩會的立法制衡角色,美國新政府對台發言及政策就算不會如川普時代積極的「聯台抗中」,但「和中友台」的路線上仍必須依據國會的要求,尤其在該法案生效後180天內,屆時拜登任命的國務卿布林肯必須向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提交報告,屆時也必然會有相關宣示與立場的陳述。
「六保證五法」讓台美關係更堅實更緊密
回顧台美關係的變化,自1979年斷交以來,美國所遵循的「對台政策」及「一中政策」是以《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及《臺灣關係法》為準則;換言之,這個「三公報一法」是以美中關係為前提下的美台互動依據,一直也是中國定義「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底線思維,更是美國過去對於兩岸關係模糊策略的主要依據。不過在1982年雷根政府為了降低「三公報」對台灣的衝擊,提出了「六項保證」於《八一七公報》的備忘錄中載明,並於2016年國會通過《八十八號共同決議案》與《三十八號共同決議案》,以立法形式來陳述「六項保證」,加上後續通過的《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台北法案》及《台灣保證法案》,「六保證五法」讓台美關係堅如磐石。
《台灣保證法案》涉及了美對台的軍售正常化及台灣的國際空間,在法案的意義上是再次宣示美國國會挺台的立場,未來美國行政部門是否如實執行則有待觀察,畢竟對拜登政府來說當務之急並不是擴大美中關係的矛盾。對於《台灣保證法案》,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立即抨擊,指出「美方應該停止借台灣問題插手中國內政」、「以免對美中關係和台海穩定造成嚴重影響」,顯然美國國會的立法項目已採到中國的底線,尤以未來台美日三方若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有更實質的合作關係,中國不但不樂見,更會試圖影響美方的對台政策,讓拜登政府在上台後不會立即有很大的挺台行動。
拜登上台無法迴避自中國可能威脅的警惕
川普在四年的任期共通過十一次的對台軍售,其中有六件是在2020年批准,如果說川普是歷任最支持台灣的美國總統並不為過,與此相較,拜登會否延續川普政府的對台政策則讓外界感到疑慮,各國也都在關注美國新政府的對台態度,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也曾表示「美國的對台政策會影響日本政府的相應做法」,這又攸關著拜登在全球社會的權力布局,「中國」還是「俄羅斯」誰才是首要敵人?以及美中之間是「競爭關係」還是「夥伴關係」?這都取決在中國對美國的威脅感程度,假若猶如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預測,中國將在2023年成為一個「高收入經濟體」,2028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將必須面對中國可能威脅的警惕。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2020年的預測,以「購買力平價」(PPP)來看,中國的經濟規模已躍居全球首位,但人均所得仍僅是全球第67名,不但遠低於台灣的名次(第12位),且人均GDP只占了美國的三分之一,若再計入龐大的人口落差,中國人口比美國多超過四倍的差距,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攀高人均所得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甚至是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全地位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此外,COVID-19疫情的影響改變全球經濟發展的形勢,中國政府嚴格的封城管制確實有達到經濟復能的效果,但外界預估2020年的經濟成長幅度仍只有2%至4%之間,經濟動能的缺口將會是沉重的社會負擔,其背後包括貧富落差的擴大、失業的社會動盪等現象,牽制著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對於台灣而言,台美關係持續加溫的前景,除了來自國防安全的合作之外,從經濟、科技與公衛等議題著手,強化台美之間的共生概念,作為民主價值的同盟立場,台灣可以發揮的韌性將會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同時,中國對台灣的打擊勢必不會手軟,也會因為國內政經情勢的變化對台施壓,台灣必須主動積極與同樣面對中國威脅的亞太國家建立訊息分享管道,提高台灣的貢獻力,以及深化彼此間安全共同體的認同感,唯有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價值,以及感受台灣對全球事務的貢獻,國際社會持續對台灣加以肯定,會是我們穩定發展的重要屏障之一。
延伸閱讀
◆ 中國與世界的敵對關係被認證 台灣要小心「灰色地帶」
◆ 中國要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過不了這4個挑戰 難如預期樂觀
◆ 大鍊芯將走上當年大躍進的悲劇 中國缺人缺技術還大撒幣 結局就是爛尾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勿將出口數字創新高「扭曲」為台灣對中國經濟更加依賴
川普簽署支持2個T的法案!中國急跳腳
川普簽署台灣保證法 總統府致謝:有助台美合作更加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