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國」轉為強調「兩制」 北京中央急甩鍋?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資料照/港澳辦官網)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資料照/港澳辦官網)


由於二十三條臨近通過,不同圈子均有揣測當局如何殺雞儆猴,到生效至今將近一月,驚天動地未見有之。三年前駱惠寧在首個「國家安全教育日」搬出「軟對抗」標籤,之後幾年被港官回帶又回帶,適逢二十三條後首個4月15日(國家安全教育日),萬眾矚目之下卻沒有相應的隆重其事,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只是視像連線,「冷處理」和幾個主題演講內容更見端倪,「二十三條是香港的事」,至少這是中國自我說服的砌詞。

細閱演講內容,最明顯是「兩制」被提及的比重又再回升。國安法時期,甚至遠在19年前,長時間「一國大於兩制」的主旋律搶頻,有如只得「一國」而遺忘「兩制」,即使事實如是,但從今次夏的內容到鄭雁雄的「雙法雙機制」,都顯得甚有刻意強調「兩制」之意。

從「一國」走回「一國兩制」的取態,首先是要為國安法和二十三條作區分。二十三條是徹頭徹尾的香港法律,由香港自行立法,觀感上並不如國安法般,經全國性法律置入《基本法》附件而成為香港法律,等同中國強諸於香港。中國官員一再要強調「兩制」滲出的另一個訊息,是繼續標榜香港的「獨特」,「自治」,好為支持香港經濟的說法自圓其說。

夏寶龍的演講內容提到香港應該「主動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其實就明示香港政府,香港的生死中國不會插手,自殺的金雞沒人想多搭理,畢竟香港是「自主」的個體,香港的生死存亡和二十三條立法一樣,都是自行決定。

所以近月來每每中國官員有對港言論,「齊心合力」、「振興經濟」總會如影隨形。香港經濟的逆市發展已經是鐵一般事實,勝在前朝根基打得穩健,才不至於「硬著陸」。經濟指數的技術數字尚可以虛報,香港人均生產總值有多少佔比是政府舉債大白象「刷成績」,但晚上九點過後的市面冷清,貨櫃碼頭空如廢墟,這些都是真實反映的現象,無法掩飾的市況。當經濟萎縮的警告才開始蔓延,多少經濟學家預期全球會在幾年內步入經濟萎縮,香港已經率先進入一個經濟寒冬,那到真正的冰河期,香港的墮落會否反噬,才是中國政府所擔心的。

現在香港的經濟市場對中國政府而言,已經成為一個雞肋的存在,香港無力繼續在國際上扮演先前的角色,也無能力和足夠的吸引力留住入才,以承擔經濟創新任務。另一方面中國策略早已以內行先,香港的定位則逐步邊緣化。但過去地緣政治的遺物,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金融窗口的角色依然存在,在中國也面對嚴重內卷時,又仍然需要香港作為外匯的自由港,因此二十三條立法也被強行包裝成香港自由的一面,只是又能矇得住多少人。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英外交副大臣訪中 籲確保中企不規避對俄制裁
不交保護費不准耕種!內蒙官員囂張如土匪
中國青年存錢作戰蔚然成風 內需不振經濟增長路遙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