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有成!擁超帥尖耳毛 「伊比利猞猁」脫離瀕危名單

2018年9月28日,在西班牙多尼亞納國家公園(Doñana National Park)拍攝到的一隻伊比利猞猁幼崽。美聯社
2018年9月28日,在西班牙多尼亞納國家公園(Doñana National Park)拍攝到的一隻伊比利猞猁幼崽。美聯社


一對尖耳上還有一撮黑尖毛,讓伊比利猞猁(Iberian lynx)比一般貓科長相更犀利,成年伊比利猞猁的臉部下方還會長毛,讓牠們看起來像是留了落腮鬍。受到棲地破壞、獵捕和路殺等影響,牠們一度瀕臨滅絕;在保育團體努力下,伊比利猞猁恢復到2000多隻,從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名單上除名。

綜合美聯社與《華盛頓郵報》報導,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19日最新公布的紅色名錄中,伊比利猞猁已不再被列為「瀕危」(EN),雖然仍是「易危」(VU),屬於受威脅物種的最低等級。

伊比利猞猁原產於歐洲伊比利半島,2001年,伊比利半島只剩下62隻成年的伊比利猞猁。保育團體開始投入復育任務,努力恢復牠們棲息的林地;大約過了5年,獲得歐盟部分贊助的猞猁保育團體LIFE Lynx-Connect的工作人員開始相信,復育一定可以成功的。

復育伊比利猞猁的關鍵之一,是要先保護牠們的食物來源。伊比利猞猁以獵捕歐洲兔為食,但歐洲兔受到棲地消失、汙染、疾病、人類狩獵的影響,數量也持續減少;保育團體除了維護歐洲兔的棲地,也嘗試引進一些兔群來維持歐洲兔的數量穩定。

2018年10月4日,在西班牙多尼亞納國家公園(Doñana National Park),數隻伊比利猞猁幼崽出沒。美聯社
2018年10月4日,在西班牙多尼亞納國家公園(Doñana National Park),數隻伊比利猞猁幼崽出沒。美聯社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色名錄部門主管希爾頓-泰勒(Craig Hilton-Taylor)說,是因為歐洲兔先保育成功,才讓伊比利猞猁的數量能夠逐漸增加。

保育團體也和當地社區合作,向民眾強調伊比利猞猁在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他們透過傳統媒體和社群平台,向當地的狩獵團體宣傳猞猁面臨的滅絕危機,有助減少盜獵和路殺的情況;他們也向農民宣導不要捕殺猞猁,如果他們的牲畜被猞猁獵殺,保育團體會提供補償。

到了2012年,野生的成年伊比利猞猁終於增加到156隻;2015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伊比利猞猁從「極危」下調成「瀕危」。到了2022年,伊比利半島上已經有648隻成年猞猁,棲地範圍從2005年的449平方公里擴大到了3320平方公里。

去年最新調查顯示,一共有2000多隻伊比利猞猁在森林裡生活。

2019年4月5日,在西班牙多尼亞納國家公園(Doñana National Park),一隻伊比利猞猁叼著一隻兔子。伊比利猞猁在成年後才會長出臉部下方的毛,看起來就像落腮鬍。美聯社
2019年4月5日,在西班牙多尼亞納國家公園(Doñana National Park),一隻伊比利猞猁叼著一隻兔子。伊比利猞猁在成年後才會長出臉部下方的毛,看起來就像落腮鬍。美聯社
2024年2月20日,保育組織將他們照顧的伊比利猞猁「烏爾基」(Urki)野放回山區。路透社
2024年2月20日,保育組織將他們照顧的伊比利猞猁「烏爾基」(Urki)野放回山區。路透社

猞猁保育團體LIFE Lynx-Connect的協調員歐提茲(Javier Salcedo Ortiz)說,「伊比利猞猁的復育成功,是公共機構、科學研究單位、非政府組織、民間企業和社區成員(包含地主、農民、獵場管理員和獵人)所有人堅定合作的成果」。

不過,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伊比利猞猁仍是「易危」物種。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歐洲兔的情況,兔子很容易受到病毒、或其他動物傳播疾病的影響;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色名錄部門主管希爾頓-泰勒說,「我們也在擔心氣候變遷的問題,要怎麼處理氣候變遷對棲地的影響,尤其是野火,就像我們過去一兩年已經看到地中海地區受到的破壞那樣」。

LIFE Lynx-Connect的獸醫洛培茲(Guillermo López Zamora)也說,要是人類又開始獵捕伊比利猞猁,或者歐洲兔的數量下降,那伊比利猞猁將再度面臨危險,希望現在復育成功的狀況可以維持下去,「期待10年後,我們真的能夠說,伊比利猞猁已經不再受到任何滅絕威脅了」。

更多太報報導
【一文看懂】每年都熱 為何今年麥加朝覲中暑死的人特別多?
「復活節島」社會崩潰之謎 新研究:可能不是因耗盡資源
逃出哈爾科夫大作戰 烏克蘭一對白鯨成功運抵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