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署響應國際維修日 辦理維修二手市集推廣愛物惜物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響應國際維修日,於十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在臺北市萬華區一碼EMMA村,結合當地維修團體、地方創生團體與維修廠商,辦理「維修二手市集BAR,愛物惜物推廣」活動,讓參與民眾親身體驗透過維修、舊物新生、二手市集等方式,培養維修、愛物惜物的風氣,並宣導以維修代替購買,落實循環經濟。

「國際維修日」(International Repair Day)設立於二○一七年,由開放維修聯盟組織(成員包括荷蘭、德國、英國及美國)為國際維修組織團體,旨在使電子產品更耐用、更容易維修。每年十月第三個周六為「國際維修日」,係為鼓勵民眾「以維修代替購買」,透過物品維修或交換延長使用時間,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為響應「國際維修日」、倡導以維修、重複使用、舊物新生等方式,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循環署表示,我國天然資源有限,過去「開採、製造、消費、丟棄」的線性經濟模式,使環境承受較大負荷,必須推動循環經濟使資源更有效運用,並減少廢棄物產生。推動源頭管理減少廢棄物產生,採用五作法包括:綠色設計,延伸生產者責任;源頭減量,訂定減量及重複使用目標,優先推動購物用塑膠袋,對於免洗餐具、一次用飲料杯、吸管及產品包裝減量;延長使用,以租賃、維修、回購等方式延長物品使用壽命;資訊揭露,引導消費者選購永續產品;循環採購,優先採購循環產品或服務,促進永續消費行為。推動循環經濟與民眾生活最貼近的落實方式,是透過產品維修、不用品的再使用、翻新,讓物品重複利用,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循環署也表示,為了推動產品維修與重複使用,要從「法規制度」、「提升民眾意願」、「促進民間發展」等面向著手。在「法規制度」面,已針對國外維修度指數、產品數位護照等制度措施研析盤點,未來也將依循歐盟ESPR等相關規定之趨勢,推動我國產品綠色設計與產品維修資訊揭露。在「提升民眾意願」面,已完成地方環保局維修量能的盤點,希望藉由擴大物品維修站點密度及量能、強化民眾愛物惜物宣導、辦理物品維修推廣活動等,建立我國維修風氣,今年預計結合既有產品維修業者、社區大學或相關維修社群團體、不用品藏寶地圖維修站、社區村里維修站點等,共五百個維修站點。此外,在「促進民間發展面」,推動重點在於維修人才培育與維修、重複使用示範場域建置,也已陸續委託辦理維修種子師資培訓、維修人員培訓工作坊並開設推廣課程,以培力民間維修量能。